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碉堡藝術館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秀菁。
點閱率:1,039
字型大小:

因緣際會,我既不是解說管理人員、不是導遊,也不是旅遊業者,但我可以歸類在有興趣的社會人士中吧!說「初探」,原因多重,一則我們看到的是已在加緊趕工的碉堡,二則因為這數月來報紙充滿著這幾個字,而我卻沒有近距離看它,三則因為看了之後,更感覺到藝術真是門大學問。且讓我分享這二天參與「金門碉堡藝術館十八個個展暨兒童展管理人員解說訓練」的感動與感受吧!

教育局長在開訓時說到「金門」的歷史,追溯到明、清,它就是一個戰場,他介紹了「蔡國強」大師,泉州人,醞釀了一、二年的時間,才在文建會一千萬經費、縣府部分經費,大師募經費下,著手進行這個國際性的大案子,做為期四個月(九月十一日至明年元月十日)展出,讓廢棄的碉堡重現新風貌,也為觀光注入新活力。蔡大師邀請高知名度、有名望的藝術家來金,讓這些創作可以成為金門的文化資產,正符合縣長推動的「文化觀光」,這是一個起步,其他的會陸續加入。

蔡國強說:「藝術家像生孩子,生完了就走了。」擔子留給大家,所以大家任重道遠,要用心來保護、參與。洪致美開講時笑說「台北人,早上,一半的靈魂都還沒有清醒。」因為先生在金門當兵而與金門有了關連,對外地人而言,金門有種似遠似近的感覺,「交流才能促進認識」,今天藝術大師會師金門,各自拿出看家本領,提供藝術饗宴,藝術家雜誌七月份做了二十幾頁的專題報導,聯合報、中國時報全刊報導,「小典藏」創刊號拿它當封面。今早所有主事者還到各廟宇上香,祈求一切順利、圓滿。

許課長說「藝術家沒碰面時覺得遙不可及,見面了,才覺得『我們都是一家人』。」這次案子,主題為「用藝術解構碉堡」,三十八年後碉堡成為重要角色,我們要嘗試不一樣的創作,引導文化新生命,希望好的開始延續未來文化的生命。

第一節課「導覽解說肢體語言─技巧與實務」在首屈一指的文化義工曾淑芸的活力帶動下開始,導覽要關照所有的觀眾,故宮博物院的「肉、翠玉白菜、鼎」在她的解說下簡直活了起來,導覽人員是藝術品、藝術家和觀眾之間的橋樑。我們要問「金門在哪裡」?發揮金門在地特色,想想為什麼「扶輪社」的成員會從金門過境到廈門?縣長在下課前來到,他說「不能吃的東西,有一些才是永恒的、可貴的。」金門人大部分溫飽有餘,應該蘊蓄心中的氣質,建立信心,知道自己是誰,怎麼站起來,我們要傳承,也要開創,有創意,有激發,才有能量,我們要爭一個平等的地位,然後共同競爭。

黃志慶談的是「碉堡─防禦性工事漫談」,他說:「我們要向前看,不要向後看」,金門觀測所多,反空降樁、反登陸堡、瓊麻、九重葛都各有功用,鐵絲、地雷久了會生鏽、失效,而九重葛卻是時間越長越茂盛。金門的碉堡地下化、多樣性;有時戰爭和生活結合,生產和防禦一起,戰爭是會前後影響的,有時要以敵人為師,總之「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黃振良講「戰地史蹟」,用放幻燈片此種古老的方法也能集群眾的目光,因為那些都是我們的「歷史」。牆上標語「復興中華文化,解救大陸同胞」是水泥塑成,只要是未修過的房子,歷五十幾年都還在,民國三十八年,每一個大小村莊都有駐軍,那是「軍民同居」的時代,新前墩有「軍民一條心,反攻大陸去」的標語,一百多年,他們從舊前墩而新前墩,而至目前的新新前墩。我們「為何而戰」?為爭生存、爭自由,沙美某老師家的房子最為特殊,因為「房子整修,標語也整修」。民國六十幾年,我們退出聯合國時的標語是「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有些標語是一層一層隨時代而刷上不同的字。

中心教練場、軍用靶場、光華基地(心戰中心)、廣播電台、坑道都是「戰地史蹟」,坑道有中央坑道(陸地)、海岸坑道(小艇運補)、民防隊的坑道;醫院當時有東沙醫院(野戰醫院)、尚義醫院(後來遷到花崗石醫院)。金門是個海島戰場,利於防守,不利於攻擊,古寧頭戰役、九三、八二三砲戰都有「天意」的成分。軌條砦,金門四周圍都有,歷五十年不壞,因為有海蚵外殼包住;雷區的地雷聽說沒有炸過一個敵人,金門本地居民和狗反倒被炸死不少,那它所為何來?小金門沿岸的防禦工事都朝向大金門,金城本身的防禦工事少;以前下海要有灘民證、漁民證、蚵民證等身份證明;金門不少兩種用途的「兩用堡」;八二三戰後開始建防空洞,到六十五年還在建(有某部隊某年某月某日建為證),其實最早的防空洞是「床鋪」,砲戰後停了二個禮拜,大家都在挖泥土的防空洞,學校也普遍有躲防空洞的演練。

江柏煒談「僑鄉金門的人文景觀」,陳景蘭洋樓是金門的縮影,洋樓最主要的特徵就在它的外廊,一九四九年做陸軍指揮所、野戰醫院,一九五八年成為金門官兵休假中心,他有心重振洋樓的風光,而角逐城鄉面貌計畫,並計畫「金湯公園」成為戰地史詩的公園。整個金門十二條坑道,以后湖連接長城堡的最好,我們需要對自己文化的堅持。

第二天上午,首先仍是室內課,蔡國強做「十八個個展暨兒童展介紹」,他二年來從紐約來金八次,他的「蔡工作室」成員在兩岸三地跑,他說「碉堡,兩岸都剩下很多,但是大陸的簡陋,因為他們站在攻的狀態」,所以廢棄了。藝術家做東西,有爭議比沒爭議好。林惺嶽的「金字塔」(原意為墳墓)代表金門的新生,內有燈光,願成為觀光景點,也為金酒公司打廣告;費大為強調兒童進行交流與對話;張永和是建築師,他以建築物來解釋碉堡;蔡明亮的裝置藝術從不同角度來思考碉堡;日前三十幾個記者採訪姚謙、垠凌、蔡明亮,他們以「前進金門」為題。曾力來自彼岸,一位舞蹈設計家,敲鑼打鼓、演戲自己來;李錫奇親自參與過戰爭,也是大規模藝術的表現。

劉小東(畫家),集合了穿著一模一樣迷彩裝的兩岸軍人;銀波(一位外國藝術家),在威尼斯影展盛會上仿冒中國人的名字,媒體大玩猜謎遊戲,為華人藝術做某種概念上的解釋;王文志請來在金門當過兵的中年人,做居高望遠的塔,每個角度都很美;姚謙把大眾帶進來,放棄著作權,讓大家隨時唱,聽說請江美琪來哦!垠凌,一個有爭議性的人物,開幕時會有或許限制級的正式表演;汪建偉,大陸藝術家,做一個時間的顛覆,讓大家感受完全不同的對比;沈遠(福建人)讓大家喝茶,站著看大陸,因為金門是一個目標,從大陸看金門容易,從金門看大陸,要教才看得到;李明維這位明星,做的是跟人互動交流的藝術;謝素梅在「沙漠上掃沙」,永遠都在掃,一種民生生活的寫照;大崙尾做「兩岸逃亡」的故事,都是歷史捉弄人;吳東旺用的是新穎的電影手段;譚盾(作曲家)用的是聽覺的藝術。

我們坐了二輛「BMOCA」(碉堡藝術館)文化藝術公車,沿著開幕當天貴賓會走的路線(希望給他們第一印象)走一趟。首先來到「慈湖三角堡」,這裡頭二個作品,解說人都是蔡工作室的「馬文」,汪建偉的「軟目標」,四周是雷區,裡面包的是軟綿綿的東西;沈遠的「喇叭茶」,鐵的大喇叭向著廈門,象徵舌頭,也代表「說話」。接著來到溼地館旁「南山」,李錫奇用了八百二十三個炮彈型的金門高梁酒和大家玩「戰爭賭和平」的遊戲,猶如一年前仍見阿兵哥在此刷砲彈,一年後大眾從各地來此玩遊戲;銀波做了「文化認同」的闡釋,不管權威、傳統,而有了「飛呀飛呀」;劉小東,大陸油畫家,「新十八羅漢」裡九個北京軍人,九個金門本地軍人,兩岸同為年輕人的軍人,跟真人一樣大,卻因政治、軍事而有不同。二個鏡框,一為毛,一為蔣,人不見了,影響力仍在;王文志「龍藤虎穴」用的是阿里山上運來的竹子,請十個在金門當過兵的師父,花了三個月手編,讓大家入室安靜、休息、禪坐,同時四周撒了種子,與土地紮根,希望幾個月後爬滿牽牛花;姚謙在軍事地區唱情歌,為大眾文化事業帶來很多省思;銀波作品是穿西服、皮鞋踢足球,代表一個荒謬的現代社會;垠凌「以情愛體現世界和平」,虐待、折磨、變態、滿足快感。

車子來到茅山塔附近的塔山一堡,謝素梅的「透透氣」,人為的改造氣氛,改變壓抑感;「黃山」則為水墨片,一種幽默、平衡的作品;二堡,大崙尾「互相逃亡的人」,紀錄每個人的故事;吳東旺的「投降」問小朋友的看法;三堡譚盾的作品視覺感強,一台砸壞的鋼琴為的是破壞之後的重建。李明維在水頭聚落內做了七座造型燈,訴說七個水頭的傳說、故事。

下午來到「長寮重劃區」,這些可是隱藏在山林之中後來才現身的,這裡有張永和建築師陰陽平衡的作品,更有十九個小學各有特色的兒童展。再來到「林厝古戰場」,這是完整的戰場,有指揮部、有碉堡,來這裡就是看歷史,曾力的「武戲」,將不同劇的片段合成,做「一直在打」的戲;蔡明亮(符號大師)的「花凋」,說的是人生的過程,值得細細品味。

「為什麼來金門?」,向世界說出來,經過藝術家的重新解釋,希望我們可以回答!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