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芸窗晨語》從寫家課說起

發布日期:
作者: 若晨。
點閱率:708

每逢假日,咱們家一場親子的戰爭,總是無法避免的展開。喜歡動腦,卻懶得動手的兒子,總是在老媽我威脅兼恐嚇的聲聲催促下,眉毛深鎖、嘴巴可吊五斤豬肉的慘況下,展得他與家課的奮戰歷程。這場戰役不到最後的關頭,是絕不罷休的。每週都是轟轟烈烈、可歌可泣的史篇,也為這「四肢不勤」的一代留下了最佳的例證。

學校裡,每天升完旗後,總有廿分鐘的整潔打掃時間。這時小朋友有的扛掃把,有的拿笨斗,大家各就各崗位,開始「玩」起打掃工作了,整個校園就屬這時是人數分佈最平均的時候了。教室內「玩」得像煞一回事外;操場跑道上,更是數位同學揮灑著竹掃把。仔細一瞧,他們掃的既不是落葉,更非垃圾、紙張,而是不幸落到PU跑道上的草屑、灰塵,人人都似在立功般的賣力。上課鐘敲了,大家又扛著掃把回教室了,一時忙碌、紛亂的校園,剎那間又安靜了下來。打掃過後的校園,好像比之掃前給人的感覺是舒適、清潔多了。但好景不長,不消兩堂課的工夫,教室裡、走廊上、樓梯口,又是紙張齊飛、垃圾滿地,真由不得讓人要問:「這樣的打掃有成效嗎?」

向來一絲不苟的個性,塑造了我不能有一絲零亂的習性。因此只要教室地板上有一張紙屑,即使是正在上課當中,我也一定非停下來,先處理掉紙屑問題,才能安心的上課。這時常請就近的小朋友撿起地上的紙屑,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會理直氣壯的回應你:「那不是我丟的。」好似英明的老師應先找到丟紙屑的「兇手」後,才能與他談論令「紙張消失」的事一般,能夠「毫不計較」主動把地上紙屑撿起來的,真是少之又少。但也常碰到少數幾個非常熱心的小朋友,就會「不遠千里」的從教室的另一邊跑來把紙屑撿起來。當然他的舉動,總是先贏得我讚許的眼光,接著是公開的口頭獎勵。雖然如此,小朋友主動撿垃圾的習慣,卻仍是停留在有「建」沒有「立」的混沌階段。

教室的紙屑是如此的「乏人問津」,那屬於「三不管地帶」的走廊或川堂,更不消說了,到處可見小朋友吃過的零食袋、糖果紙,甚或從教室裡不甘寂寞「飛奔落跑」的考卷和紙張了,如果上面沒有屬名,那是很難找到它的「失主」的。小朋友走路向來是眼睛朝天,只要保佑他平平安安,不要撞到在走廊上奔跑的「冒失鬼」,就要感謝上帝兼阿彌陀佛了,至於地上的垃圾、紙屑,他們常是視若無睹,更甭想為它找一個「收養者」。流浪的垃圾難以重回失主的懷抱,從小朋友掉的運動外套和衣服,向來乏人問津的情況下,就可想而知了。

小朋友的整潔習慣,從亂丟垃圾,到不撿垃圾,令人覺得不快外,瞧他們桌子下的抽屜和椅子下的置物格,更是令人不敢恭維。小小的抽屜裡,塞滿了雜亂無序的課本、紙張和考卷,連早餐吃剩的饅頭、包子,喝的飲料,吃的零食,也在排列之內。更甚的是,常見垃圾桶邊滿地是垃圾,這些在垃圾桶邊「掙扎」的可憐流浪兒,都是那些亂丟垃圾的「嫌犯」,有意無意所遺留下來的犯案現場,真是為善「倔井九仞,功虧一簣」,除了讓人大搖其頭外,當然也為這「四肢不勤」的一代,留下了犯罪的歷史見證。

現今小朋友整潔習慣不佳,其實是肇因於「四肢不勤」,吃喝玩樂占滿了他們的生活,哪還有時間整理書包、抽屜?電視、電動的誘因,促使他們終日沈迷於「動腦不動手」的惡習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每天早上,住在學校鄰近村子的小朋友,連幾分鐘的上學路程,都要家長用車子載到校門口,就可見一斑。孩子缺少了四肢運動的機會,加上部分家長過度保護的心態,使得這新一代的小朋友,少有「勤勞」的習性,殊不知這是「福」?抑是「禍」?

猶記得小時,讀書與寫家課是次要的工作,每天都有幫不完的例行家事,鮮少有時間讀書和做功課的。逢到假日,更是從早忙到晚,哪有時間準備明天的考試?與現今孩子,還要爸媽拜託寫家課,考試論分領賞的情景,簡直是天差地別。人也真是奇怪的動物,沒時間讀書的人,愛煞了讀書這件事;有大好讀書機會的人,卻視讀書為糞土,不屑一顧。這或許就是上天給人類開的最大玩笑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