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傳說》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中國長久以來重要的民俗節日,在民間一直有著深遠的意義。
在二十節氣中,冬至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節氣。
有諺云:「冬至大如年。」它是說,過冬節實不遜過新年。
不論古今,冬至都是個大節日,古時的皇帝,這一天要率領眾臣祭祀天地及宗廟,並頒發新年的曆書。至於民間在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吃湯圓,說是吃了湯圓後,又長了一歲。
下面筆者將一個有關吃湯圓的傳奇故事抄錄於後:
傳說在很久以前的一年冬至,閩南的一個城裡來了三個衣衫襤褸的乞丐,這一年的冬至,天氣是特別的寒冷,老乞丐的妻子終因饑寒挨凍,最後體力不支就一病不起,為了埋葬老伴,老乞丐只好忍痛把心愛的女兒賣給富人作婢女。離別時,老乞丐把僅有的一粒湯圓分成兩半,一人吃一半,並說等到有機會團圓,咱們再吃圓子,於是兩人含著眼淚依依不捨的分手了。
時光飛逝,三年很快過去了,老乞丐卻毫無音訊,每年到了冬至,女兒就更加思念父親。這年冬節,女兒看到了湯圓,又勾起了思親之情,她想了一個辦法,對主人說:「今天是冬至,家家都吃圓子,那門神也該敬敬祂。」主人同意了,她連忙搓了兩個又大又圓的湯圓黏在門環上,這樣一來,父親回來,看到門環上的冬至圓,就不會找錯門了。
年復一年,仍不見父親回來團聚。女兒便把冬至圓黏在窗門、豬舍、牛舍、牛頭上,以寄託思親之情。左鄰右舍取其團圓、吉利之意,相互效仿,這個習俗亦就傳遍了閩南一帶。
古人過冬至十分重視,現代人亦是。
昔往作官的人設壇祭祀天地,尋常百姓也換新衣、炊美食。
金門習俗過冬至,亦是甚為注重,祭祀祖先是每年各姓人家的大事。同姓的每一家戶,輪流「做桌」(設宴請每一家戶,謂『食頭』)。
但各姓氏祭拜祖先的日子略有不同,然不外清明、中秋、冬至或農曆二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的春秋二季。」
本村訂在冬至這一天「食頭」。
每到冬至這天,大家忙著準備東西祭祖,祭祖是慎終追遠、孝思的表現,亦是象徵宗族團結。
晚上吃頭,在外地工作的宗親會回來參加,長老會利用「食頭」之前來說明、宣布一些重要事情,故亦被視為一種宗族會議的日子。
民間自古視冬至為冬節,有小過年之稱,吃了冬節圓,就表示又長了一歲,至於貼在門戶器物上的冬節圓,俗信日後可治小孩的腹痛,又可視冬節圓是膨起或凹陷,預卜懷孕婦女生男或育女。
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合食冬節圓,最重要的意象是團圓。
另外,在以前傳統社會中,有一個關於「冬至」的有趣故事,大意是這樣的:昔往人們冬至時,都必須備湯圓祭灶神、門神、床神、井神:::等,有一戶人家,在冬至這天,卻忽略了「天公燈」,這「天公燈」懷恨在心,極是氣憤,於是向玉皇大帝告狀,說這戶人家有多麼罪大惡極,如不毀滅,必有後患,玉皇大帝竟然為妖言所惑,命令造化之神於該年除夕毀掉世間,另造新世界,這個消息讓其他神聽到了,趕緊派人去向玉皇大帝說明原委,在灶神據理力爭下,世界才免於劫難,人們安然無事渡過除夕,此乃過「冬至」的一段趣事。
冬至有童謠曰:
「冬節是冬天,人人孝敬圓,
保庇咱阿兄小弟敖力賺錢。」
冬至,在古今民間即非常重視,我們除了祭拜神,孝敬湯圓,實乃感念眾神之庇佑,煮湯圓、吃頭均為團結、吉利之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