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搭登陸艇驚魂記

發布日期:
作者: 震撼。
點閱率:970

民國七十六年九月十一日,民間航空業者遠東航空公司台金航線班機首航金門,為金門打開空中交通的新里程碑。原屬軍事戒嚴管制地區的金門,終於又有了民航飛機做為便捷的交通工具,距離民國四十年國防部核准復興航空班機飛行金門業已是睽違三十六年了。

大陸失據後金門百姓平日往返於金門與台灣兩地之間,唯一仰賴的交通工具除軍用飛機外就屬軍方的船艦了。其中軍用飛機並非一般民眾可輕易搭乘,因此可以搭乘人數最多的通用登陸艇(LCU)(俗稱開口笑),是最方便的交通運輸船艦,以及後來民國六十一年元月國防部所屬客輪「太武號」和後來新加入的「凌雲號」,同時為兩地交通又增加了不少的班次與方便,也稍稍紓解鄉親往返兩地旅途的不適與不快。

談到搭乘登陸艇的經過歷程和心得感受,相信五年級生以前的鄉親們皆如熱鐵烙膚般,印象深刻。每一個鄉親對於自己曾經搭乘船艦的親身經驗也都能如數家珍,無數的委屈不快與心酸話語更能暢其所言、侃侃而談、不吐不快。

在戒嚴的時期,老百姓來往於台灣和金門之間,除了要申請出入許可證外,通往目的地的交通工具更是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而登陸艇是國防部支援前線軍事換防及運補,並配合執行兩棲及各項重大演訓的交通工具,因為承載數量相當龐大,前線所需軍需品以及部隊移防等等皆由登陸艇(LCU)擔任重頭戲。

(LCU)登陸艇是由坦克登陸艇(LCT),改稱的通用登陸艇(LCU),從二次戰後的1946年起我國海軍陸續接收了33艘。登陸艇(LCU)開口笑是平底船,所以雖然航行海上風浪不大,卻也顛簸得兇。登陸艇係臨時以船艙為通舖,較少床鋪位,通常也要透過關係才能擁有一席床鋪位,而蜷曲陷入在床鋪上以度過至少十八個小時到二十幾個小時的航程,並且要忍受機房傳來令人反胃欲嘔的濃濃柴油味,有時臨床的嘔吐穢物氣味更是令人欲奪門逃之而後快。寧願跑到甲板上吹著鹹濕鹹濕的海風,或睡在甲板上的避風處,或貪婪吸吮著清新自在的空氣。若下起雨來,再躲回船艙,與污濁鬱悶的空氣繼續相搏鬥。

太武輪船底是尖形的,在海上乘風破浪時較少顛簸搖擺,有數百床鋪位,且有空調,因此在可能之下鄉親們利用各種管道,各顯神通拿到太武輪的船票,找到自己艙號床鋪位,就可睡將起來,除了吃飯上廁所外,就可坐擁床位或睡、或臥、或躺、或看書、或聊天、或玩牌,甚或胡思亂想,編織美夢:::。反正這一趟近二十小時的航程是跑不掉的,而大家的目的無非就是返鄉探親或謀求生存而已。

記得民國七十幾年一個六月份底的暑假,如往常一樣至料羅搭碼頭乘船赴台灣師大進修。適逢暑假期間各級學校師生亦皆放暑假,有的家長攜家帶眷前往台灣觀光旅遊度假;有的因參加台省高中職五專和大學聯考;有的則開會出差或研習公假;有的赴台找工作;有的赴台看病就醫,都為了及早趕去以免因天候不佳影響度假或考期等等,因此七月初的船班,搭乘的鄉親人數總是人滿為患,但是因該航次船艦有限,且船票業已發給各村鎮公所暨機關學校分配給需要赴台的鄉親民眾。因此拿到船票的鄉親民眾依搭船時間陸陸續續至料羅碼頭報到,此時候船處早已是人來人往、如潮如水。

隨著時間的迫近,候船處聚集的人愈來愈多,事先沒有拿船票的鄉親民眾也想搭乘此航次的船艦前往台灣。其中包括不少即刻想到台灣參加大專聯考的高中畢業生,因此有人拜託當時金門縣黨部某先生,希望能搭乘此班船及早赴台趕考,以免喪失應考機會。所以就透過港警所與軍方某聯絡官協調,經聯絡官反映海軍上級經首肯後,參加大專聯考的高中應屆畢業生遂先行登船。

當時由於人潮擁擠、萬頭鑽動,加上夜已漆黑,在高中應屆畢業生隊伍開始移動,朝料羅碼頭路線前進,並通過衛兵檢查哨,直到港口廣場準備開始登船。其他候船的民眾也以為開始登船,習慣性緊跟隨在後,因當時並不清楚也無法證明哪些是參加聯考的考生,一時騷動,候船的民眾也跟著移動的隊伍往前擠,如浪的人潮不斷的登船,沒有船票的民眾也緊跟隨著失序慌亂的隊伍前進登船,這時船艦發覺候船民眾如螞蟻般蜂擁而來,只好阻止民眾登船並將登陸艇(LCU)入口大門吊起關閉,隨即駛離港口,開往料羅灣的外海靜候。

這時激起已經持有船票的民眾的不滿,本來以為憑票就可登船,不必跟人潮擁擠,遲早就可以登上船,沒想到眼睜睜看到船開走了,一時群情激憤,群起往前衝,就要衝過衛兵檢查哨時,只見左右的衛兵高舉著槍,示意要開槍,藉以阻止民眾前進。但持有船票的民眾氣急敗壞鼓譟著依然往前推擠,終於越過了衛兵哨,只見衛兵驚懼失神趕緊閃躲到一邊,潰散不安的人群卻無頭無緒往碼頭衝去,最後群集在碼頭空地繼續等待,希望能再登上船。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夜更深了,人也倦了。上不了船的浮躁難安民眾依舊聚集在原地等待不忍離去,因為有票的不能上船,沒票的卻已堂而皇之登上了船,心中益加憤憤不平,難以接受這個事實。再加上原先各單位派來協助赴台的鄉親民眾的長官們,這時也不知去向了。心中不滿的民眾枯坐在碼頭空等,等待奇蹟的出現,但終究這一夜的訴求與等待還是落空了。

隔天有教師因此無法順利返台進修,又受了一肚子不平之氣,氣沖沖前往縣府文教科拍桌抗議,令當時的督學當場傻了眼,更覺莫名其妙,不由得發起火來,揚言要懲處拍桌抗議的教師,後來經過某立委周旋才結束了這一場「鬧」劇。

不一樣的年代,有著不同的歷史活動紀錄,尤其在烽火的歲月裡,金門人何其有幸又不幸,也能見證此一歷史的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