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山城—田浦
六、日本手下鐵蹄
民國二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日艦六、七艘泊於舊金城,以小汽艇企圖登陸,在二十五日,七日時登陸,開始艱難歲月。當時大地吳應盼就說過:『日本手,強爭民伕滿十三歲以上,派男丁去作工,田浦、大地要走海岸線八小時到後岐(安岐)建紅赤土機場,每人交一布袋糧食(安茨、安餔、安籤),作糧食但是當時生活慘,常吃到爛安茨,不知莫怎吃。後來飛機一隻,就機場挖溝,換作別位。』向柯老尋問日本時代所挖的防空洞情況如何柯老表示『大地日本手作防空洞,我不曾入去,嘿是日本以後期所挖,當時日本在陽翟有一排兵,到後期準備撤退,從陽翟拉砲用四匹馬拉,經過前浦溪搬到洞內並防備,當時田浦住守五、六位日本人。』大地村民表示『大地這防空洞是日本手挖的,是土洞,旁邊用板撐起架起通海,以早沒燈雙面用鏡,鏡光返射,就有看到。』『防空洞是紅赤土洞,打砲時就躲入洞中,洞中間一條溝較深,雙邊平平,打砲就睡一邊,一邊給過路,下雨天紅赤土會印紅跡,就去海邊咪白沙撒在內就未印,白沙咪在內,沒燈看白白就會好走出入。』記得在七十年代,構工挖深田浦水庫,而國軍將沙用大卡車倒入大地村後,海邊低地,有二丘田種安茨,有一祖墳,風獅爺(已遷),其沙土蓋在旱田上堆到和馬路平,其防空洞口以堵塞,入口在村莊整建用牆蓋起,現今只有一面牆。
七、銅牆鐵壁構新城
在內城有三條地道可通外城加以掩蔽防止遭砲擊,內城有北方,南面有圓形碉堡有三處射口,北面內城角落兩邊各有高射砲,東門附近有伏地射口,南面也有二至四處伏地射口,還有伏地堡,在內城東南角與西面都有兩半圓形碉堡,其西面半圓形碉堡可設55K2步槍6○○M與T74機槍。在北面二角各有高射砲,另有二個砲堡。外城部分更是精密佈局,在外城東北角有安管與雷達,有二部機動性戰車駐防,有其砲陣地,有海哨,也有地道從內城的○─4入口進入通外城安管組,東面在巨石下開挖其高3公尺半,寬4公尺左右,類似觀測站,看望遠方,應有砲台,有待考據,但現已不存,因開採花崗石已不復見。東南方有露天砲台鎮守有衛兵哨,料羅、復國墩、北碇海域動向掌握先機。舊時記憶『在民國七十五年左右,我常看到大陸漁船靠近非法捕魚,距海岸5○○─1○○○公尺之間,國軍開砲示警,結果大陸漁民不僅不走,還非常高興,因為國軍幫他免費炸魚,魚兒都浮上,撈起收工,久而久之國軍習以為常就不開砲,不久也撤砲台』(現只剩沒人的哨站底下有碉堡與射口,還有一地道入口處。)外城南面,現主要出入口為橋面為水泥構築,有二個衛兵哨出入管制,要身分證、下灘證、下海要帶上黃帽,通過哨兵站其橋長1○公尺寬8公尺,中間留2─3公尺左右通行,汗馬車可通,載炸石的大卡車也通,兩旁用鐵軌製成高8○公分,上尖成45度斜角,每邊分二排防上戰車強行登陸田浦城,橋下有城壕深五公尺一直到門牌23號約3公尺1○公分深,而下有農田在耕種。(現因內城廢土填平壕溝,又遇東沙尾至田浦改善工程施工,已毀衛兵哨,軌條砦也挖除填平,非常可惜)。在外城西南方有一八卦形三層碉堡,上層一八○度高射砲,中層士官砲,下層坑道通內城鄭家旁。外城西面海邊有分三層的碉堡固守海灣,上層衛兵哨,中層有對外槍射口,下層有槍射口。外城西北方海邊有類似可臨時緊急停靠碼頭,在往前一些有岩盤下有地道掩護所,還配備美製M1式57公厘戰防砲為輕型步兵反裝甲武器,(現無人駐守)。在西北最角落有掩護露天渠道連貫到哨站。在外城以外的部分,民國七十年左右水庫浚深『駐軍在大地洋樓與二戶民宅,有衛生排,另外位於前浦溪出海口左側,本有一排紅牆,把海岸線遮住,現今已被風沙所掩蓋只露出一小段紅色的牆,耆老指出『在三十八年怕大陸登陸,下面用石塊,因不夠材料與不夠高,用赤土格板ㄐㄧㄣ(捶)』打加高,牆高二樓外,圍到後扁,寒舍花海邊,又埋5○○磅地雷,通電在ㄟ炸,現在已被飛沙埋起,只看到起點紅牆和後段的石塊牆並不明顯,其用是防戰車和人員搶灘登陸,故適地掌握地形,其構造嚴緊非一般。
八、浦城城隍廟大地 境宮小發現
東嶽泰山廟原址在內城後方圓形堡○3前的防空洞,在萬曆前毀,在萬曆時就從原址遷到現在位址重修,廟身改小間,原址有待發掘。
城隍廟遠近馳名,信徒會從鎮海門進入,據柯老述『以早常有信徒來拜(沙美方面)要涉溪(前浦溪)褲腳走路嘴乾在溪邊有一口井,井位低,遇到海水倒灌,就會淹到井中,井水會變鹹,在爬坡進鎮海門入來田浦拜拜』,故以前正門和現在不同位置『田浦城城隍以早是叫做張玉廷,有城隍媽,現在不知是輪到誰,神是一任一任,較輪ㄟ,有城隍媽的廟不只田浦,傳說田墩和山西城隍賭,山西賭輸,夫人被扛去,所以田墩有二位夫人。』
田浦城隍廟中主祀城隍爺、城隍媽、副駕:文判、武判、七爺八爺、左配祀:上帝宮、保生大帝、蘇王爺、水仙、太子爺、六聖府、虎爺、馬軍爺。右配祀:土地公、媽祖婆、註生娘娘、壁上:十殿閰王、牛頭、馬面等。左壁上罰惡司。右壁上查察司與生目神。
民國五十八年冬鄉人陳榮華、柯水竹、王鳳藝,出錢增修,城寨明洪武二十年建,萬曆十二年(1584年)重修一次,清毀:「碑文)田浦巡檢司城有城牆,自有崇拜城隍的廟祠,但廟在清初亦毀,於巡檢司城今廟是在。
民國五十九年駐軍長江部隊重修城,堅厚氣象雄偉屹然如海上長城。城之內有城隍廟蓋悠久,歷與同焉,幾經修葺規模選形縮小而神靈赫濯香火恆盛。(碑文)
當時駐守長江部隊為師部,師長李家馴,北江部隊為營部,西江為連部都在五十八年進二塊扁,分別為長江八月九日進扁︻護國佑民︼、北江︻威靈海嵩︼、西江︻威鎮海疆︼。另外長江部隊在五十八年、七十八年、八十三年三度移防田浦城。
泰山廟中有乾隆十年的對額黑底金字,上聯『雖處小城觀醜正』下聯『誠符大造理陰陽』,為金沙弟子,葉開蓮敬謝。
大地有環江宮供養目東境公,有城像田浦叫城隍,沒城叫目東境,廟本來在戲台前位置,是王爺計較,因為頭前向土牆,在民國三十六年搬去旁邊,廟本來寬4公尺6公分後來增加了三十公分闊,看石碇就是原本ㄟ ,廟向前浦溪,土腳紅磚沒換。』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