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島嶼心路

發布日期:
作者: 楊媽輝。
點閱率:581

──情牽同安渡

(三)犀牛望月

  昨天

鄭和的船由絲路歸來

夜泊故鄉高掛紅綵

帆 在微曦中

又從同安渡頭揚起



  金烈水道帆影點點

串成

縷縷情絲

在新房的紅眠床上

編織一床花樣的籐蓆



  問歸期

且待 簷前的燕兒歸來

清明後燕兒只銜泥



夜來

梳妝台上殘燭垂蠟淚

鏡前 鏡裡

雙成對

雙印在紅眠床的籐蓆上

印在嬰兒熟睡的臉龐



  紅眠床的紗帳高掛銀鉤上

遠處的狗吠聲

驚醒了熟睡的孩兒

急卸鉤帳

緊緊地將孩兒抱在懷裡

  夢歸期

寅時的公雞已晨啼



  午後的巷口

心明算命師的角叩聲

總是

「犀牛望月 犀牛望月

年又一年 月又一月」

後記:

半世紀前,「青瞑掽仔」在這僑鄉島嶼上,是一號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由孩童牽著,沿大街走小巷,敲著牛角「叩!叩!叩!」高喊:「算命啦!算命!」那群問卜的阿嬤、少婦掀開籤詩簿後,「青瞑掽仔」總低吟著:「犀年望月!犀年望月!」大家相視苦笑說:

「又是一年過一年,一月過一月。」

阿嬤說著說著,她說:那一年,孩子的爸從番邦回來,私塾先生當媒人,父母做主,他們成了親,隔年嬰兒出世剛滿月,番銀已所剩無幾,孩子的爸一看,長久下去,坐吃山空不是辦法,只好重新收拾行李。臨行時,告訴新娘:「此去番邦要好好打拚、賺了番銀回來起洋樓,修理書房仔」。

孩子的爸跟他表叔與堂弟,拎著包袱走了後,批信番銀時斷時續,偶爾鄉親從番邦回來,托帶了鹿筋、籐蓆、白樹油,公婆妯娌提著到處誇耀,此時少婦插嘴急問:「他在番邦有沒有再娶番婆?」阿嬤大叫:「別插舌!」繼續說:「直到孩兒成親時,他沒有回來過。」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春,浯洲島上,歷代很多僑眷,卻在僑鄉島嶼守活寡,單親依門撫育子女守終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