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週記》朋友
「一個普通的朋友從未看過你哭,一個真正的朋友有雙肩讓你淚水濕。:::普通的朋友找你談論他的困擾,真正的朋友陪你解決你的困擾:::想要了解你的朋友是真心對待你的嗎?把這篇傳給任何你關心的人(至少十個),如果對方有回傳給你,代表你已經找到真正的朋友了,如果沒有,那麼你要檢討自己在朋友心中到底是何種朋友,或者弄清楚你交的可能不是朋友::::!」
友人傳來了這樣的電子郵件,在網路上常有這樣的郵件,看似充滿了哲理和關懷,卻又語帶「威脅」似的要求大量散播,否則就::::這還算是「客氣」的,我還曾接過那種「請把這封信轉寄給十個人,否則就會遭逢出門被車撞、無故惹禍上身的厄運詛咒:::」云云,駭人的句子讓人半疑半懼的趕緊再轉寄出去││,一不小心可能又從另一個朋友那兒再傳回來,就這樣如滾雪球似的沒完沒了,佔用、癱瘓你的網路信箱,變成揮之不去的夢魘:::。
這位友人是我相識多年的朋友,也許她是真的認同裡頭的觀點,所以寄來和我分享。也許只是應上面的「要求」所以寄了給我;我承認或許是對於這樣的信件一開始就懷著某種程度的「偏見」,我閱讀了後並不認同裡頭的觀點,所以並沒有如上面所「要求」的回傳過去而把它丟進垃圾桶;以我對這位朋友的了解,她應不致認為我拒絕「宣示」承認我們的友誼,而因此把我從朋友名單之中刪除吧!
但這封信倒讓我想起前一陣子唸高中的外甥女告訴過我她的困惑:「姨,為什麼我喜歡的朋友都不能和我交心,總是拒絕我的友誼?我要怎樣才能得到想要的善意(友誼)呢?」
「什麼情況下令你有這樣的感覺?」我不確定她的「挫折」來自於朋友的方法不對?還是「選錯」朋友了?所以得好好的了解一下。
「我把我所有的事都告訴她們,她們卻不會也告訴我她們全部的事。有時候我對他們好,她們並不領情還拒絕我,這讓我有被排拒於外的不好感覺。」她說得好沮喪。嗯!這樣的困擾應是來自於對所謂「朋友」的定義,在心態認知上的不同差異。「尊重朋友想要和我保持的親暱方式和程度 。」這句話是我在書上偶然看到的,我很喜歡,拿來和十七、八歲,渴望獲得同儕的認同、或對異性懷抱憧憬的大孩子們分享,應是十分「受用」。
「從小我們被教育要『廣結善緣』,但什麼是『善緣』?這太抽象了,只能說我認同你某部份讓我喜歡的特質,也願意去包容你某些我不喜歡的地方,和你相處沒有負擔:這就是了!我們並不需要交很多朋友,只要交自己想要的朋友類型;踫到了很好,沒有也沒關係。有『死黨』固然慶幸,泛泛之交也未必全沒好處。既然『夠格』稱得上朋友,普通朋友和真正朋友的區別只是在於自己的主觀『分類』,無關對方的『份量』,所以不必在意自己有多少『真正的朋友』?更不需介意自己是朋友心目中是哪一種!」我把我的觀點告訴一臉迷惑的她。
這個年齡的孩子會很在意自己有多少朋友?朋友和我夠不夠「麻吉」?往往會因此陷入為想要多交朋友而刻意去交朋友的迷思裡,當對方的回應不如自己預期時,就覺得自己被拒絕了而沮喪。
人們常用「臭味相投」這形容詞來形容朋友間的投緣,可是「臭味相投」的未必都是「好的、適合的」朋友,但是孔夫子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是再怎麼「不相投」的人都可能有讓自己可師法之處││那麼,抱持平常心以「寧缺勿濫」的心態去選擇朋友,珍惜友誼但不必患得患失,更不需為建立或保有友誼而曲意討好對方,這才是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