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地方傳說》烈嶼北風王傳奇與風雞

發布日期:
作者: 林文鍊。
點閱率:1,092

「北風王」的傳奇,自昔往即流傳著,在葉鈞培老師所著︽金門辟邪物︾裡提到:

小金門西方往后宅公路間左側豎立一尊「北風王」,用來護風水兼鎮風煞。

「北風王」另有「風王公」、「風軍爺」、「風神爺」等稱呼。:::其神像原早就有,後已被毀,民國七十六年復由當時的彩繪大師林天助重塑。人像高二六二公分,著蟒袍黑臉黑手長髯,雙手扶著官帶,右手並持一鞭子。

稱之為「北方王」顯然視之為方位神,屬於自然神祇五方大帝之一。

五方大帝為:

東方甲乙震宮青帝青龍大神。

南方丙丁離宮赤帝朱雀大神。

西方庚辛兌宮白帝白虎大神。

北方壬癸坎宮黑帝玄武神君。

中央戌己土鎮中黃帝龍神。

北方是黑帝,故將臉、手塗黑作象徵,但此人像是朝東北,用來鎮東北季風的風煞,故又可稱之為「風王公」、「風神爺」。

我國民間流傳的風神爺,隨身攜帶一隻大口袋,風就裝在袋裡,可任意調節風量的大小,西方村的北風王亦可視為另一種形象的風神爺。(見該書P.76│77頁)

觀︽烈嶼鄉西方村北風王重塑記︾:

「風水之說,信之者眾,由來久矣。本村坐擁山脈東陲,形成坑壑,每遇風季,凜冽之東北強風,乘虛直衝村際,居民患之。但此處為通往嶼北六村之孔道,無法阻攔。乃有就教于堪輿家,但先後創頂(上帝宮)、北方王、白雞之舉,藉以鎮風水不利之意。

舊有北方王于民國三十八年被拆除,數十年來無法重塑,水勝鑒於近來家鄉百廢俱舉,惟北方王尚付闕如,即專程回里籌款重塑,敦請林天助先生勉任其事,距擇開光日期七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只有十七天,因此水勝與天助於七十六年十二月十一日風雨無阻,夜以繼日不稍懈怠,但迫於時間匆促,無法做美化修飾,殊嫌草率。其造像以北方黑黑,故面黑執鞭,以示威武。並以開光之日為誕辰,藉憑膜拜。始建年代已久不可考,其命名出於風水師無疑,比如金門之風獅爺也!

此祀

董事 林水勝 謹識

對村落具有護功能的「北風王」係一種厭勝之物,它有避邪制煞之意。

它通常立於村落強勁風向處,以收鎮邪制風煞之作用。

西方村落則於村外圍東北風向處,即廟後路旁的下坡處,以示鎮守村落免受強風及惡煞的侵擾。

據西方耆老說,由於西方通往后宅之道路沖社(按風水學謂「路箭」(路沖),對西方村之居民不好,因此才請風水師堪輿,然後塑「風雞」及「北風王」來鎮風止煞,自此以後,西方居民即安居寧靜。

最早的北風王是在現今豎立地方較下面些,就在往后宅之路右旁立了座「風雞」,其碑石謂:

「烈嶼先民深受風災、蟲害之苦,因求助無門,村民乃於村口或屋頂豎立風雞,藉以鎮風煞、克白蟻,護宅保平安。

風雞因泥塑身漆白色,又稱白雞。由於時空變遷,烈嶼不再有風害與蟲害,但因風雞依舊昂然挺立,精神赳赳、氣宇昂軒的護衛烈嶼這片土地。」

風雞已然成為烈嶼的厭勝辟邪之物,由風雞碑誌可更明白。唯願:

──風雞佑烈島,烈島常安康。

──安康與黎民,黎民永平安。

「北風王」用來鎮風止煞,在金門亦少見,唯獨烈嶼西方這尊。在「北風王」碑誌內記載林水勝、林天助兩位先生對村莊盡心盡力、貢獻良多,可謂任勞任怨,兩位先生均已歿,在篇末特提起,乃在他們生前之服務村里,熱心公益之善行,實令人感佩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