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札記》難忘城中師生情
出門幾天,回來打開信箱,五彩繽紛的卡片映入眼簾,瞥見那熟悉的筆跡,就知道是學生們寄來的聖誕卡兼賀年卡了。二十餘年來,他們有的不曾間斷過,這份心意令人感動,也只能以前世今生所累積的師生情緣來詮釋了。
歲月悠悠,驀然回首過往,總有幾許的回憶點滴在心頭。猶記廿七年前,參加教師甄試,僥倖獲得錄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踏進城中的校門,目睹教室內黑壓壓的人群(一班人數高達五、六十個人),不免有幾分膽怯,但當輕鬆幽默的自我介紹開始後,那種橫在彼此之間的陌生、隔閡與矜持,就完全消失了。
畢竟,在茫茫人海中,一個人能和數十個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人,同聚一座屋簷之下,切磋研究,共度生命之中,飛鴻雪泥,就是一種難得的緣份。回想自己從小到大,得到許多恩師的提攜、教導,始能擔任教職,為讓關懷之心繼續傳承,因此課堂上傾囊相授,購買文具獎勵成績進步或競賽優勝者;課餘時間閒話家常,扶弱濟貧關懷不幸;晚間住宿則與烏坵學生交流,或討論課業問題,或聊些生活瑣事,傾聽他們的心聲。同情他們的離鄉背井,親人不在身旁,交通不便,每年暑假始能返鄉一次(相較於今日的台商子弟,每天皆有船班、宿舍設備新穎舒適,可說幸福多了,不過學習態度得加把勁),除了逢年過節饋贈應景食品外,感冒發燒更與沈雪娥老師(已資遣赴臺多年,是位教學認真、待人誠懇的好老師)輪流煮薑湯、擠柳丁汁,減輕其病痛之苦;除夕中午更帶著十幾個蘿蔔頭搭乘公車前往沙美吃「年中飯」(因下午五點鐘公車就停駛了,無法留下吃年夜飯),這段亦師亦友的情誼,竟成了生命中珍貴的回憶。
七十五年起因國文老師調台服務,學校減班,不再增聘老師,我也「不務正業」的教了一兩班國文,期間查修辭、究文法,協訓國語文選手,增進了不少知識。尤以每週六節的課程,與學生的互動增加,縮短了彼此距離,更是一大收穫。爾後彼等雖然升上高中、大學,但每逢教師佳節或寒暑假,仍會呼朋引伴地到寒舍小聚,尤其俊芳、瑛瑛、怡鳳、昱珊、慧君、廷頎等的善解人意,更令未曾當導師的我窩心不已。
八十七年身體不適,赴榮總手術,返金後在家休養,同事們買奶粉、送水果,絡繹不絕地來探望;學生們寄卡片祝福,打電話關心打氣,讓病情減輕不少,為了減緩代課老師的負擔、避免學生課業的耽誤,遂提前銷假上班,這份濃郁的師生情誼畢生難忘。
日復一日,春去秋來,世事滄桑景物改,矮舊黌舍高樓立;物換星移人事變,昔時青衿今日師;粉筆生涯廿餘載,精神體力變差了,想一想,是該交棒的時候了。雖說事先已做好生涯規劃,但臨別在即,仍然缺少徐志摩「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瀟灑,尤其看到休業式後,三○七班特別安排的歡送會:拍照獻花,致感謝詞;三○八班的全體簽名、贈紀念品的,很多同學紅了眼眶,我的舌頭頓時打結,眼淚不爭氣的滴了下來,一股不捨、失落的感覺襲上心頭。
人在一生當中,往往得面臨無數的「割捨」,那是一種悸動心胸的抉擇,時常覺得面對「割捨」次數越少的人,是越幸福的人,但我卻提前選擇了它,雖說結果是如願以償,但沒給同學們圓滿的交代(三○七、八、九班的同學一直期待我帶到畢業),沒向師長同仁一一辭行,總有未竟全功的遺憾。謹以此文向城中師長同仁表示萬分謝忱,祝大家平安健康,幸福美滿;同學們淬勵奮發,五育精進;金城國中校運昌隆、聲譽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