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島念真情》海桐的紅果實
九十三年十二月上旬,友人顧先生來電,因為他知道我們最近正在忙著採集原生植物的種子,因此,特別把好消息告訴我們,說日前他去爬太武山,在山上「頑石點頭」的景點,對面一棵榕樹下,發現有成熟開裂的種子,深紅色的果實,非常漂亮!顧先生看得很仔細,所以他詳細的描述植物種子的樣貌,他說成熟的果實裂成三瓣,裡面是深紅色的種子,而且種子黏黏的,聽他的描述,我一聽在想會是什麼植物的種子呢?我想及之前在水頭採集剌裸實,便立即追問:「那植物身上有沒有剌?」顧先生回答:「沒有。」我一時無法判斷是那種植物,便說:「謝謝您,那我找時間再上山去看一看,再給您回報。」電話掛斷,便和同事威志討論,他說:「會不會是海桐啊!」我也不能確定,只有上山才能見分曉。
昨天,業務告一段落,便向課長談及民眾反映植物生態一事,課長建議我和對太武山地緣較熟的陳主任一起上山去瞭解。
我上太武山多半從玉章路上山,所以在電話中,顧先生提到頑石點頭,我沒有印象在山上的那一段?聽課長談起在才知道是在由屏東上山的那條路上,觀日出景點再往山上一些,就可以看到「頑石點頭」了。
屏東的山路比玉章路要陡峭,我的體力沒有陳主任好,一路上都不敢說話,保留一些體力,但是帶著相機的我,看到有好的鏡頭就拍,有特別的植物就想要拍下來研究,並且可以和大家分享。
走著,忽然發現路邊有一叢綠色葉片中,冒著點點紅暈,我的眼睛一亮,馬上和陳主任把帶來的「浯洲芳草」(廖東坤先生著,金門國家公園出版)一書打開研究,果實三裂,裡面是深紅色的果,我用手去觸摸有些黏黏的,我忽然想到這會不會就是顧先生說的植物,我看看那葉子,有一點像輪生的樣子,是海桐哩!陳主任聽我一說立即查「海桐」,他看書中右邊那花淺淺的黃色,有的花瓣有些白色,覺得可能不是,我則一眼瞄到左邊的紅色果,在亮亮的光影中,動人心弦!我肯定的說:「主任,是了,是海桐。」我們一起仔細閱讀書中的描述:「海桐,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薄革質,全緣,倒卵形,花期6-7月,花初開淺黃白色,之後變成黃色,有淡雅的芳香」,書中對於海桐的果實有深入的描繪,說海桐的果實相當特別,蒴果成熟時會如同花瓣一樣三瓣裂,果瓣木質,種子深紅色、質硬,外層包覆一層粘質物,作者廖先生說,這一個個鮮艷油亮的種子,看起來非常美味可口,食果性的鳥類,恐怕很難不被吸引。我們繼續往前走,終於來到「頑石點頭」的景點,循著顧先生說的在對面有一棵榕樹下,我在榕樹下驚喜的發現一整片的紅色果,那樣點點艷麗,懾人心弦!讓人感動得忍不住驚嘆連連!哇!哇!怎麼這麼美麗?在亮麗的冬陽中,展現誘人的容顏,是海桐成熟的果實,嬌艷欲滴的紅果,在叢叢的綠葉中,隨風推擠著,讓鳥垂涎三尺,它們都是鳥兒的最愛哩!
中旬,台北的外甥回來金門,我帶著他們去慈湖欣賞各候鳥鸕鶿,在觀景平台,我卻驚喜的發現,有幾株海桐雖顯嬌弱,但卻難掩枝椏間耀眼的紅果,我急忙和一旁的大姐分享,那是海桐熟透的果哩!然後告訴上幼稚園的外甥孫,說這是鳥兒最愛的食物,這個季節是海桐果實成熟開裂的時間,我們有機會分享大地豐盈的喜訊,更明白植物與動物相互牽動的機緣,讓我們一起守候這美好的大地,並且感謝蘊育萬物的大地,豐富大家的生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