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生活札記》寄語銀髮族

發布日期:
作者: 蔡華。
點閱率:521

─疼惜生命享受人生

  根據政府相關單位的統計,迄九十三年底為止,我國的老人高達214萬之多,約占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因而已進入高齡化與老人化的國家。由於小家庭夫婦均需上班是多數現代人的生活模式,照顧老人將成為為人子女的沈重的負擔,甚至成為不可能的工作,因而所衍生的老人健康保健安養照顧問題日趨嚴重,因而,如何要使自己過著有尊嚴與健康快樂的生活,宜儘早規劃,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以免成為自己與家人的負擔。

年歲越長,看到人世中許多生離死別、無常與難料的事不時發生,很多周遭的至親好友與同事,在驚愕中悄悄的離開了人世,令人覺得生命的難以規劃與掌控?多數人一生勞勞碌碌,圖個溫飽,行有餘力,再求自我理想實現與家庭社經地位的提升。人生從何處來?死要從何處去?人生求的是什麼,令人無限茫然?在每個人的心目中其一生中所追求與努力的目標不盡相同,有些雖然是十分卑微渺小,倘若能將夢想與希望大部分實現,且能活得壽而康、康而福,快快樂樂的,而不白白的走一遭,實在是幸福與值得慶幸的一件事。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人際關係複雜,工作壓力沈重,物慾充斥,環境污染,飽受壓力與速食之苦,所以各種慢性疾病與日俱增,要能常保身心的健康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人說身體的健康代表的是「1」,後面的名聲、事業、財富、學問、教育、婚姻、家庭生活、子女的成就、人生追求的目標均代表不同的「0」,所以健康是根本,失去健康就失去一切,有健康才能享受努力的成果。

邇來有關健保相關問題,包括費率的調整、門診數量的限制、健保自付額的增加、看病與住院的更加不容易,在在都是大家談論關心的話題,也是人們日後面對的問題,因而如何使自己活得更健康,活得快樂,值得我們更加重視。

如何使自己更健康,或許每個人的認知不盡相同,但總要有更深的體認與設法付諸力行,有人把健康重點,寄託在食物、醫生、藥物、運動或休閒等,事實上,身體的健康來自自覺、自察與自療、自癒,身體痊癒的原動力來自自己,來自自然的食物,來自自然清靜的飲食,良好的生活態度,豐沛的生命關懷,三合一的模式就是最好的健康保險,而不是迷信藥物,依賴醫生,要求護士。

人要健康可從以下幾方面來考量與整體來配合,定能使自己減少病痛的發生:

一、注意飲食營養:良好飲食習慣的認知與建立,如多素食、均衡清淡等(細嚼慢嚥、飯前三十分鐘或飯後一小時半不宜喝水、多吃纖維食物或五穀糧、肉蛋魚牛奶適量、少用提煉油,而用不飽和酸的橄欖油等,每餐三至五種蔬菜、先喝湯再吃菜,再吃澱粉最後肉類,先生食再熟食,不吃宵夜不吃點心,水果兩餐間吃、適時吃維他命E與C等等)。

二、要經常運動: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快走與慢跑等各種不同的方式均可,主要增加心肺功能,脈搏與心跳加速,肌肉骨骼等身體各部分的機能,要能流汗有點氣喘等方稱有運動的效果。

三、喝足量潔淨的水:每天至少喝3000cc以上乾淨的水,清晨起床喝、飯間喝以便清腸,期能排毒,使身體運作更能正常。

四、迎向戶外與陽光:早上九時以前,下午三時以後,亦就是紫外線較弱的時間,如果可能,走向戶外接近自然,曬三十分鐘以增加身體對維他命D的吸收。

五、呼吸新鮮的空氣:理想的做法是於清晨的時光,到樹多的地方進行森林浴,行腹部呼吸法,增強心肺功能、養氣並促進循環。

六、生活與行事的節制:對食物與嗜好的節制,諸如酒、咖啡、可樂、肉食等均應注意適量,此外在生活用度、工作、運動、交友、讀書、睡眠等均要適當的自我節制,以免妨礙健康。

七、充分的休息與放鬆:成年人最好十一時前入睡,一天當中要有短暫的休息,一週下來要好好的放鬆恢復體力,一年當中要有個長的假期,讓自己身心靈充分的放空,過悠閒與不一樣的生活,體會與感受不同的人生。

八、有份信仰與精神目標:有工作的目標,適時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讓心靈有所的寄託、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與網絡,樂觀與助人,以求靈智體的和諧。

九、充實醫療常識:對各種常見的疾病如癌症、感冒、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有基本的瞭解,以便事先加以預防,正確經營健康生活。

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例行與定期的健康對個人健康的維護實屬必要,一方面對檢診的結果,加以治療因應,或調整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由於平日的疏忽,萬一身體有突發狀況而措手不及。

人的一生,實在十分短暫,由生而老,由幼童而暮年,似乎在轉瞬回眸之間,雖然生命的長短個人無法掌控與安排,但是我們如果能對生命存有敬意與愛護,不輕易揮霍;對生活懷抱感恩與誠意,對自己身心的健康,多一份關注與用心經營,必能擁有健康,享受快樂美好人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