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生平事蹟
(七)汶源宮後水頭汶源宮,位於榮湖畔,主奉田都元帥,另外也奉祀恩主公、恩主娘、池王爺、太守祖等,太守祖就是黃偉,曾任知府,故族裔尊稱為太守祖,典型的祖佛信仰,神像為白髯,慈祥狀,往昔八月十五日本廟作醮,有遶境之祭儀,而後浦頭慈德宮亦同日作醮,黃偉是後水頭人,故皆禮讓汶源宮先巡境,之後慈德宮才巡境。
︽金門先賢錄︾︿黃逸所品德完人﹀一文認為:黃偉故宅坍毀後,最後一小間為慈德宮,祀黃偉神位。︽七鶴戲水的故鄉︾︿進憂退憂的黃偉﹀一文,亦認為慈德宮係由黃太守故居改建而成,皆屬錯誤。正確的是黃偉故宅在後水頭,而慈德宮位於後浦頭。
*結論
綜觀黃偉一生,高中進士後開始為官,然因不畏權勢,言人所不敢言,懲惡嘉善,雷厲風行,剔除積弊,為權貴者所不容,故仕途坎坷,實際任官的時間不長,僅於南刑部主事和廣東司郎中計六年,擢知南雄知府,甫三個月便告退,任松江知府為期亦短,故其受人景仰者,乃在其德行風範,黃偉家風嚴謹,孝友天植,慈祥簡易,嚴課子孫,敬崇先祀,敦親睦鄰,耿直寬簡,勤政愛民,廉潔自持,有進退大節,不為苟得,不厭窮困,其議論如陸忠宣(唐陸贄,字敬輿,唐德宗時任中書侍同平章事),沖遠如趙清憲(字趙林,號鐵面御史,帥屬以一琴一鶴自隨,平生為事,夜必焚香告天),出處如陶淵明,蔡元偉(晉江人,字伯詹,歷任樂安、崇仁同知)稱朱鑑、李聰、蔡清、陳琛、張岳、林同、顧珀、吳銓、林性之與黃偉為溫陵(泉州)十子之一,皆無愧為完人也。
清末,金門文人林豪,擇金門耆舊卓然可為後人效法者十二人,撰︿詠金門耆舊詩十二首並序﹀,黃偉是其所歌詠的人物之一,詩云:「逸叟講修齊,內行自敦篤;觸邪請斥璁,墜馬為拒霍。治績在南雄,救荒殉故國;溫陵十子中,如公尤卓卓。」詩首,林豪並有序云:「太守諱偉,字孟偉,正德甲戌進士,觀政刑部,升郎中。出守南雄有惠政,嘗上大禮疏,請斥張璁,而同年霍韜力勸其謁之,公乃偽墜馬,自云足傷,假歸,累遷不起,後泉州大饑,當道令主持賑務,積勞卒於工次」,可說是黃偉一生的縮影。
明朝以來,黃偉之人品德性,一直為金門人所讚詠,故而金門乃有「文章許鍾斗,品德黃逸所」之俗諺流傳。民國五十七年,金門重修浯江書院的朱子祠,並製「品格完人」匾懸掛於祠中,藉以景仰前賢,期勉後進,弘揚風教。當今社會是非不分,真理莫辨,道德價值觀嚴重扭曲之時,學校應該注重品德教育,教師應該教導學生誠實、善良、負責、勇敢的道理,父母必須做孩子生命中的典範,人人效法黃偉的品格風範,才能導正社會不良的風氣,營造國家美好的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