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杭州西湖談起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為學。
點閱率:617

早在國、高中的地理課本上,就出現過令人心嚮往之的名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是,幾十年下來,嚮往歸嚮往,無論是杭州或是西湖,對我來說,也僅僅是地理上的名詞而已。

在醞釀了經年之後,千呼萬喚,始有這一趟杭州之行,杭州之所以吸引我,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盛名早著,更重要的是,我私淑已久的兩位偉大作家、傑出的詩人,都跟它結下了有不解之緣,他們不是別人,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和北宋才子蘇東坡。

杭州,因為他們兩位而增輝、增色,白居易和蘇東坡,也因為與杭州的這一段因緣,使自己的文學生命,注入了新的血輪,在中國的文學發展史上,必將更加的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請容我先說說我跟唐朝的大詩人白居易的因緣。

記得,是在民國六十六年到七十五年間,我承乏中正國小服務,在三年級資優班執教,為了拓展資優生的文化視野,增進他們對我國古典文學的探索興趣,我採用了胡適先生編選的「歷代白話詩選」(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作為加深加廣的教本,每天於國語課後,教授唐代以降的詩人名篇,不久,即獲得學生及家長極大的迴響。

更難能可貴的是,當年,我所播的詩書種子,現今,已開出了豐盛的甜果,當年尚處懵懵懂懂,渾渾噩噩階段的小蘿蔔頭們,已經有多人執教於上庠,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想想,這才是我執教於杏壇數十載、朝斯夕斯、無怨無悔的最大慰藉與成就。

到現在,我還依稀記得當年意氣風發,揮汗課徒的盛況,也請容我背誦、低吟一下當年教授過的白居易部分詩篇:

招東鄰:「小榼二升酒,新簟六尺床;能來夜話否?池畔欲秋涼。」

山下宿:「獨到山下宿,靜向月中行;何處水邊碓,夜舂雲母聲。」

夜雨:「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遺愛寺:「弄石臨溪坐,尋花遶寺行?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商山路有感:「萬里路長在,六年身使歸;所經多舊館,太半主人非。」

訪皇甫七:「上馬行數里,逢花傾一杯;更無停泊處,還是覓君來。」

池上:「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迴;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以上的七首五言詩,每一首都像杭州西湖一樣,雖是那麼的輕薄短小,但是,基本上,它們都是擲地作金石聲的鏗鏘巨作,它們,已經在地球上流傳了一千多年了,我想,只要是稍為誦習過唐詩的人,沒有不被它們獨樹一幟的魅力所吸引的。

好詩搭配名湖,好景映襯名人,我想,白樂天的詩名,不僅僅會像杭州西湖一般的永遠山青水綠,更會像長江、黃河一樣的恆常可長可久。

我想,一千多年前,有大詩人白居易,所創作震古鑠今的這麼多白話詩,而一千多年後,由大力推動白話文運動的文學泰斗│胡適之先生來編選,格外具有承先啟後、傳諸久遠的歷史意涵,而今,我能夠步武兩位前賢的所走過的路徑,並且,站在他們的肩膀上,雖然,不一定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出詩的意境,但是「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的文學執著與教學熱誠,想是不遑多讓的。

眾所週知的,西湖,能因勝景而聞名,是在西元九世紀之後,白居易及蘇東坡,都曾一方面整飭西湖,一方面用詩篇詠嘆西湖。如蘇東坡的名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粧淡抹總相宜。」自此詩篇一出,西湖又被美稱為「西子湖」或「西施湖」了,由此可見:蘇子與西子,是分不開的。

西湖的景色極為秀麗、清雅,園林建築,亦極為典雅、精巧,文物古跡,熠熠生輝,極一時、一地之盛。一千多年來,經過歷代有識之士,不斷的開發和保護,終能由一個平庸的內陸湖泊,脫胎換骨,出落成如北宋大文豪蘇軾所吟唱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詩句中,所讚譽的絕代佳人,如西施那樣美麗的--中國風景、園林的典範之作。

西湖的歷史悠久,在其範圍內,環境優美,經濟發達,人民的生活富庶,文化的氣息繁盛。豐富的人文色彩與歷史古蹟,匯聚、交融於自然的景物之中,可以說是相映成趣、並且相輔相成,形成了西湖景觀結構與內涵的總體特徵,天工造化與人力雕琢,並行而不悖,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的絕妙組合。

西湖的三面環山(皆為丘陵地形),一面與城市接壤,得天獨厚的地理結構,殊為難得。

它自然的具備了山水組合的開合格局,合,是因為它三面臨山;開,是因為它一面是平地。

因為山水組合中,有開、有合,更顯得緊湊、靈動,既聚氣,又透氣。同時,西湖的山峰不太高,但也不算低,且迤邐層疊,線條自然圓潤;水面不太大,但也不算小,而且頗多曲線,空間適度,山水比例,極為協調、勻稱,再加上山青水碧,自然秀麗恬靜,無與倫比。

西湖的另一種美,來自於杭州優越的地理位置,及其亞熱帶的氣候型態。在這裡,四季分明,每一季,自然景觀各領風騷,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各具特色;同時,朝、暮、晝、夜的大自然變化,賦予西湖各種光線色彩與雲霞煙靄的變化,使它更為迷人、更具魅力,這也是一波接一波遊人潮,流連忘返的最根本原因。

我想起了唐朝詩人張志和的名詞:「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我期待下一次江南遊的日子,能早早來到,讓我再一次的親炙、驗證我國的詩詞之美、江南之美、園林之美、文化之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