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砲火餘生錄》死裡逃生的姑丈

發布日期:
作者: 平凡。
點閱率:720

姑丈生前從事捕魚工作,因他藝高膽大,一般好朋友都叫他「魯麻」(閩語發音),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小人物。在民國四十七年金門八二三炮戰的那一年,因一艘七噸半的漁船被國軍征用,同時國軍雇用他擔任海軍船員,從事海上情報傳遞工作。姑丈曾向我自述在民國四十八年春天有一次與成功隊的隊員(蛙兵)去突擊福建的英勇故事。

他說民國四十八年春天在一個月黑星稀的清晨,他們六個人接到了長官命令,去突擊福建某個據點,時間是在凌晨三點半,準時出發。出發之前,這些共生死同患難的弟兄先檢查自己裝備─手槍(手槍要上膛)及刺刀後,他們弟兄六個人穿著紅短褲,打光脊樑,共坐一艘漁船出發。在海上航行不久,隊長陶先生,命令姑丈將船熄火、滑行、靠岸,弟兄一一下水,在海灘上行走。岸邊正有一個中共哨兵好像聽到了我方弟兄的聲音,東張西望,拿著手電筒向海灘照了一下。當然他不會發現我方人員,他搔搔頭時,陶隊長身先士卒已經先上去了,用繩子絞他的脖子,一抽一拉,連一聲都沒有吭,就昏過去了。陶隊長一揮手,弟兄大家都跟上來,大家研究下一個步驟,是如何去解決正在死睡的四十多個匪兵,當他們正要上去,不巧有一個匪兵出來小解,發現了我方人員並喊叫是「誰」?陶隊長不曾作聲就去收拾他,匪兵一聲慘叫,把整個營房匪兵驚醒,燈光亮起。陶隊長一聲令下叫大家準備撤退並立即把哨兵一齊擄走。不久匪兵機槍聲、人聲一齊響起。陶隊長指揮各位弟兄找掩護,與匪兵作戰,跟他們拚了,一時槍戰四起,槍聲與慘叫聲此起彼落。後來陶隊長跟姑丈半數以上人員受傷,這樣下去不行,雖然匪兵死了四十多個人,恐怕還會再來。那時我方人員距離海邊約有二百公尺遠。只有實施突圍大家才可活命。陶隊長命令,將中共哨兵一齊帶走,把他綁起來,嘴巴塞起來,在槍聲少了之下,撤退到海裡去。奔跑聲、跳水聲、槍彈落在海水面聲、人聲、吼聲響起不斷,危急萬分,最後總算突圍成功。

他們弟兄在海上潛水游泳了八百多公尺,找找漁船停下的地點,大家嘿了一聲,探頭一看,漁船不見了。當時的滋味真不好受,他們弟兄六個人有四個人受了槍傷,還背了一個死沉的匪兵,原來潮水退了,漁船被海水衝走了,姑丈一時心急向陶隊長報告,漁船沖跑了該怎麼辦?陶隊長反問距離金門有多遠?姑丈說大概有三千公尺左右,陶隊長詢問大家游回金門吃得消嗎?弟兄們個個說:「行」!就跟著陶隊長這樣游回金門的打算了,他們真是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弟兄們受傷流著鮮血泡在海水裡,這種滋味嚐過的人才能知道,但是他們堅守的口號是三不叫,不叫苦、不叫難、不叫敵人厲害。他們弟兄咬緊牙關,拚命向前游,大概一個小時以後,天色已經亮了,他們發現一艘巡邏船,抬頭一看,奶奶的,是中共的巡邏船,船上面有七個民兵。姑丈發現後說出怎麼辦?那不完蛋了嗎?陶隊長反說如完蛋的話,今天就不能帶大家回金門了。

姑丈因太緊張了,一時承受不了,還好陶隊長當時很鎮靜,說出擺在眼前的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路是躲過民兵,大家平安的游回金門,這當然是上上之策,因為弟兄在海水裡,四個人受了傷,如果躲不過就只好採用第二個對策,跟中共民兵死拚。姑丈說現已經是白天了,很難躲過呀!陶隊長說出現在時候是大白天,海上又沒有別的船隻,我方人員是非常容易被發現的。看來這一仗是勢在必打了。姑丈反問怎麼打呢?我方弟兄六個人倒有四個人負了槍傷。還押了一個中共俘虜,而且在海上,陶隊長說出不打不行,難道等著被中共民兵俘虜?所以即刻下了命令,準備應戰。姑丈提出看法,一不做二不休,來他一個攻其不備,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弟兄們憋口氣從水底下潛過去,並安排幾個弟兄就在船下面策應,打贏了就坐匪船回金門,打輸了至少可以撈幾個本。陶隊長說出這主意很好,要是讓民兵發現了就不妙了,就即刻拔出手槍,先打死了一個匪兵,另有一個匪幹模樣的人正想跑回去拿槍,姑丈一槍就把他斃了!巡邏船上輪機房的匪兵也想反抗,同樣被弟兄們解決了,其餘四個民兵乖乖的舉起雙手投降,先後不到十分鐘就成功將人船帶回金門請功。

姑丈說出像這樣大大小小的仗真不知打了多少次了,大家都學會了冷靜和沉著,因為當你遇到危難的時候,膽怯只有壞事,唯一的辦法就是去對付它,使它逢凶化吉,這個道理大家非常明白。姑丈這番敘述,真太令人敬佩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