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故事》永遠的家
─讀及幼「永遠的張主任」迴響
前兩天在金門日報閱讀了一篇感人的文章,是及幼同學的「永遠的張主任」,因為張主任春傳是學長,他生病時我們也很關心,尤其他的堅毅和勇敢讓人佩服!從文章中知道張主任身體恢復得很好,值得大家為他喝采和鼓勵!
但是,從文章中,也知道了另外一件消息,及幼同學談到育幼院的院童,原來唸大學都有學雜費的補助,展現政府培育人才的長遠規劃和鼓勵院童積極進取,成為社會有用人才的用心;可是讀了及幼同學的文章,我的心好痛!好不捨!特別摘錄及幼同學文中的一段文字,讓大家了解:「在我上大學的這幾年裡,一直感念張主任當初對我們的好,因為有他,我才可以專心安心的唸大學。可是,後來的情形卻似乎隱隱的改變了:一開始請我們健保自付,請上大學的我們馬上將戶口遷離育幼院,讓我們有一種被趕出家門的感覺。接著,又發現學校住宿費一直沒有補助下來,問老師原因,才知因為住宿費沒有和學雜費的單子寫在一塊,所以也沒有補助,想想也沒有辦法爭取,只好多打點工賺點錢貼補。::一大堆事接踵而來,讓我心裡一直隱隱感受到不安。又隱隱聽說育幼院要擬出一份新的方案,新方案裡規定不同時補助大學學雜費,只補助學費,不補助雜費,且有很多申請限制,例如每年要回院義務服務滿五十六小時,取得服務證明,才能申請,::我仍能不能相信,直到去年暑假,惡夢成真,我們馬上收到發佈公文,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更令人感到寒心。連已上大學的我們,應適用於舊法的我們,也必須受到這新法案的規範。打擊真是一件接一件!我不知道耶,也許我年紀還小,我只能想或許大同之家現在財政有困難,才會這樣對待我們。所以只好停掉社團,多打一份工,只是,我不得不再想起國中時,張春傳主任對考上大學的大姊姊,積極籌募學費的那一幕,或許,這永遠只能是個回憶了。」,這幾天我一直想,我能為及幼或其他的院童做什麼?對於育幼院新的就學補助方案有沒有轉圜的空間?我在公家機關任職,知道一個法案的通過也是經過考量和很多程序,更動應該也有很多難處,所以是否有別的補救措施?
我之所以關心及幼,是因為我的出身寒微,當年憑的是中國清寒救總補助金完成學業,沒有國家的栽培沒有今天的我,因此當我有機會在教育崗位上任職,對於學生我總是希望多盡我所能去扶持,並且告訴我的學生將來如有所成,不必回饋於我,要回饋於社會,去提攜、照顧更多的貧困的孩子,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金門這幾年的社會福利做得讓人津津樂道,尤其是老人年金發放、幼稚園免費、小學營養午餐免費、搭車、船免費等,而其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我們的金酒公司營運屢創新高,證諸上述的德政,相信要讓育幼院的院童有好的就學補助應該沒有財政上的問題才對,尤其現任的李縣長,大家都知道他也是教育界出身,對於教育政策的關心與推動,真是不遺餘力!我記得曾經和他同事,當時我們的辦公室還有他的字墨:「滿樹桃李莫道是他人子弟」,所以,當我讀了及幼的文章之後,這幾天一直在思考,育幼院對於升學院童的學雜費補助法令上有如此大的變動,也許李縣長並不知情或不了解,因為這有違他向來對教育的全力支持與用心,不知道拙文能否刊出?最重要是李縣長可以讀到嗎?因為我雖心痛,能力卻有限,只有希望透過報端,讓相關的人一起來關心,比如企業家可以有一個付出愛心的地方。
相信張主任讀了及幼的文章,一定倍覺溫暖,因為看見及幼的樂觀成長,分享院童的奮發向上,尤其對於自己當年為上大學的院童募款義舉應該更感快樂!開心!但是讀到及幼現在為學雜費而打工的情形,一定也和我一樣心疼,而且育幼院還有需要培植的院童,我們希望政府當局可以聽到及幼的聲音,可以讀到我的文稿,為這一群需要培育的孩子用心規劃,一定還有不同的機會或經費可以幫助這些孩子,讓育幼院是他們永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