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憶往》柏村國小的回顧
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一日,當天下午三時五十分,余搭遠東航空公司的班機返家鄉,主要的目的,是為參加本宗歐陽祠堂奠安祭拜祖先,回家的時間,計有十四天,十四天當中,我有安排了許多自己的生活活動,其中有一項,是要回顧我們前在金門所服務過的學校。現在,先來談一談我服務過的柏村國小。
欲談之前,應先了解來龍去脈,就以校名之來源而言,金門以前很多村莊的學校,雖然有自己村人亂編名,但沒有像樣的學校,有的用祠堂做學校,有的用民屋做學校,除了很少數村莊有僑匯捐獻興建外,大多數都是克難暫用,甚以聘私塾師,用古式的教學法。我還記得,當我讀小學的時候,有些學校,除該村有僑資助及有公產外,任教的老師沒有飯吃,要學生輪流拿飯養老師,這種以生養師,原因是當時政府沒有發薪水給老師,也沒有編入預算,是由地方上自行設法。直到國民政府退守台澎金馬之後,初期因兵慌馬亂,尚是如舊,後來,政府重視教育,老師才有薪水,但也不多。
從老師有薪水之後,金門由戰地司令官胡璉將軍的發起,金門要有正式的學校,但民間還是窮,無法自建,後來由軍方之補助,每師建一校,從那時候,金門建了很多學校,校名就是以興建的人立名,柏村國小,就是郝柏村將軍所建的。
民國四十九年八月,我與內人,奉派擔任柏村國小教師,初到之期,因是剛建,四周環境,尚未就緒,學校設備,也很簡單,只有校舍與學生之課桌椅,暫可供師生住與坐,佈置方面,都要從起步做起,校區地面,未舖柏油,飛塵滿天,遇到雨天、低窪地面,亦會積水。各教室雖尚未佈置,而有新學校,與以往作比,總比用祠堂或民屋做教室好上幾百倍。
該校地址,尚算偏野地方,又當時金門之交通,也很不方便。回憶民國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是星期日、我與內人,由料羅要回家到歐厝看老母親,須先用走路到山外,再由山外搭公車到金城後浦,從後浦又要用走路才可以到歐厝。當時山外至料羅,後浦至歐厝,根本沒有交通車,凡是要回家或到校,都很不方便,那天深夜,內人董淑惠肚子痛起來了,到了二十一日天正要亮時,女兒歐陽柏燕出生了。我為什麼將她取名為柏燕呢?原因是禮拜天從柏村國小回到家,出生好像一隻燕子從那邊飛出來,所以將她命名為柏燕。
從那天起,內人的分娩期間,即請董振圖先生來校代課,我們原先也有同事過,所以工作方面,也很協力。到了分娩期滿,內人又要到校上課,這段時間,最大的問題,就是交通問題,每當假日,要回家一趟,須先走頭尾兩段路(料羅到山外,後浦到歐厝),才有中間的公車坐,又要帶著嬰兒,實在很不方便,好在當時,我有時候還會應用一點人際與社交,偶而借用軍車,而解決了難題。
我還記得,那一學期,學校有派來一位未結婚的女教師,人也長的年輕又漂亮,有好幾位軍官都在追求她。學校只有兩位女性的老師。一位是我的內人,一位是她,我們學校的宿舍,是男女分開,外客要親近老師很難,我那學期是擔任學校的總務,很多工作,必須借用軍車,所以就建立了一個彼此互助之友誼。有了交通工具,實在太方便了,每當假日前一天下午放學時,就有一輛小吉普車自動又準時會開到我們學校來,他的專程是要載那位未婚的女老師回家,但順便我與內人及燕女搭他的便車,絕無問題,因為那位女老師還不敢單獨坐他的車,有我們陪伴,軍官們才有可能載到她。
有此關係,每當學校需用車,只要我開口,馬上就有,記得有一天,我急要將學校辦移交的手續辦完,為會公文簽字,必須親跑開瑄國小一趟,就借用軍車。那位軍官同我去,而吉普車的前位主座,依規定民不可坐,但他讓我坐,因中央公路的各憲兵站,都是歸他所管,憲兵看我坐前位,馬上擋著要查問,先往車內看,是他們的長官坐在後面,以為我是高級長官,不但不查問,還馬上向我敬禮。
以往之事,回想有趣,經過四十多年來,余再回顧該校,完全不同,不但校舍增添,環境之美化,場地之舖設,學校之變遷,大大不相同,本來想找一找有沒有舊同仁談一談,但退休的已退休,升遷的已升遷,多數是新人,找無熟人。
余專程之往,也巧合那一天是立法委員的選舉天,所以所參觀的,只看校景,並無看人,也只有一兩位的值日人員而已,與他聊些此校往事,彼此歡笑後,余就離開,再到他校追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