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難忘的年》五十年代的歲末除夕

發布日期:
作者: 又明。
點閱率:692
字型大小:

十二月寒冬,天氣愈來愈冷,年關越來越接近,九族共和的中國人過年,每個地方族群都有它不同的慶祝文化。但是,不論是那一個地方或族群,過年除夕是國人最為重視的節日,希望出外謀生的孩子都能回家團聚,全家人除夕夜團圓圍爐吃年夜飯,共話成長檢討過去,互相祝福策勵未來。所以除夕這一天,全家大小都特別興奮積極地參與籌備過年的事務,期待過個溫馨、團圓、豐盛而快樂的除夕。

五十年代的農業社會,工商經濟未興,民生物資匱乏。金門受限於離島戰地,交通十分不便,謀生更是不易,除部份有「落番」僑地匯款回鄉的人家之外,大多是農漁業家庭,生活非常困苦。而且都是佛教人家,各種節慶拜拜的日子特別多,平常要「儉腸耐肚」更加節儉,逢年過節才能稍較豐盛一些。但是缺乏經濟物資,所以過年吃喝玩樂的慶祝選項不多,一般仍舊是傳統的閩南習俗。

記得昔日除夕,前二天大部份人家都會先做好高粱「年糕」及麵粉「發粿」,並採買好要拜拜的香燭紙錢。前一天將田園的蔬菜取回來,除夕當日再將少許的豬肉魚蝦買回來或自己宰殺雞鴨,因為沒有電冰箱可用冰存。尤其重要的是寫門聯;不管住家有多大,凡有門的房間都必須貼門聯,貼得愈多表示愈吉利,連豬欄牛馬舍都要貼,象徵六畜興旺。不可或缺的是要畫一個藝術的大「福」字,四角寫上「大地回春」貼在廳堂入門正面,代表「春到人間福滿堂」的意思。

除夕當天第一件事是貼門聯,用地瓜粉煮好漿糊,早早就把門聯都貼上了。貼妥門聯後,家裡顯得格外鮮紅艷麗、煥然一新。上午家庭主婦開始準備拜拜年菜,先在佛龕和祖龕前各排上用地瓜粉拌菜煮的「家麵」三碗和飯,上面擺放含有代表意義的蔥(事業昌盛)、小芋頭(子孫繁多)、菠菜(長命百歲)及桔子(平安吉利)等拜土地公及祖先。中午再以比較多樣的年菜祭拜祖先。可是戰地禁止燃放鞭炮,所以除夕是看不見「爆竹一聲除舊歲」畫面的。

中午簡單用餐後,接續的工作是大掃除,要將每個房間地板澈底清洗,把一年來的不如意和污垢全部洗滌乾淨,除舊佈新。大掃除做完了,主婦們開始準備年夜飯,男生負責安排桌椅。另一個較特殊的是,以前村莊裡外駐札很多軍人,許多人家會送炒花生或年糕給有交往的駐軍,也會受邀至營房參與他們的餐會。時至傍晚大概都已準備就緒,長輩要燒香點燭,最後等待所有家人回來即可團圓圍爐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的時間不會太長,因為莊稼人道地的年菜沒有太多樣,只是多宰隻雞或鴨,買一點肉而已,而且也沒有電視或其他助興項目。年夜飯後是發紅包的時刻,晚輩孝敬長輩的紅包都會提前給長輩,而長輩會再給較晚輩的紅包;過年分紅包是小孩子最雀躍等待的事。拿了紅包之後,晚上睡覺要放在枕頭底下,表示年頭年尾才會很有錢。除夕有句俗語說「二九下晌坐到天光」,可以通宵達旦,但是早期只有城區少部份供電,而且戰地實施燈火管制,燈光不可以外洩,鄉下人家只能點著小小的煤油燈,晚上是暗淡無光的。大人們有些會聚在一起小賭四色牌,玩牌是過年除夕的壓軸玩樂,可是賭博又是戰地法令嚴格禁止的行為,如果被查緝是要受重罰或拘留處分的,所以只能關門閂戶不露聲色地偷偷消遣幾回。大部份人只是在家裡泡茶,共話家常,坐晚一點而已。

除夕就寢前,要把新衣服放在床邊,莊稼人難得過年才可能購買或自家裁製一件新衣。所以正月初一要穿新衣新鞋戴新帽,出門走訪鄰居,互相拜年,碰面時會彼此品頭論足,相互讚賞;小孩子天亮起床,不待早餐就往外奔找玩伴,比新衣,比紅包,玩將起來。所以再檢視一下新衣是過年除夕睡前最後一件慎重的事,期待迎接明天的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平安健康,即是五十年代島民「作穡人」過年除夕最美的夢想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