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火餘生錄》特立獨行的張錦錕將軍
張錦錕將軍是四川人,可能是吃辣椒的關係吧!講話極為辛辣,的確叫人受不了。抗日英雄張自忠的口頭禪是「我剝你的皮」:張錦錕將軍的口頭禪,則是「我槍斃你」,先後輝映異曲同工,但實際上他是位很愛護部屬的好長官。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廿三日,張錦錕將軍奉調五十八師師長,擔任金西地區守備,中午抵達金門就職,對岸共軍便在下午六時卅分,發射了五萬七千多發砲彈,用極為隆重方式,來歡迎他,這是多麼的神氣。
前此張錦錕將軍(以下簡稱張將軍),曾任五十八師副師長,與參謀長劉自皓、政治部主任劉胤龍,相處極為融洽,張將軍又勤跑基層,肯為下級解決問題,因此和全師官兵,建有充分的三信心,深厚的革命情誼。
那時筆者是五十八工兵營第一連第一排排長,「八二三」當晚奉命停止打坑道,執行「太武計劃」,所謂「太武計劃」,就是以大金門島五個工兵營守備太武山,並支援山下四個步兵營作戰。十一月五日,因局勢有了變化,奉命結束太武山守備,本連調駐官裡村。張將軍當面指示章然連長「自明(六)日起計算,限三天內開工打山前坑道」。章然:「報告師長,打坑道必須使用空壓機、石鑽機、爆藥等機具,現在我們一項都沒有,三天之內開工,實在有困難」。張將軍疾言厲色提高分貝的說:「此時是戰時,此地是戰地,在戰時戰地,不能執行長官的命令,有什麼後果,你應該知道的。至於你說的那些機具如何獲得,那是你的事,三天後看你的了,我一定準時來」,說罷跨上吉普車絕塵而去。
章連長見事態嚴重,立即報告營長。營長動員全營幹部,透過各種管道申請,當時全島工兵部隊,都在打坑道,島上所有空壓機,都是夜以繼日的二十四小時作業,因使用頻率過高,時有故障。國防部有案的坑道工程,因空壓機待修時常停工,何況山前坑是無案工程哩!章連長祇恨自己沒有孫悟空那種能耐,變不出空壓機來。在軍令如山的壓力下,時間像是特別快車似的,三天時限即屆的前夕,章連長召集班長以上幹部,研商因應對策,大家面面相覷,誰也拿不出個主意來,會議也就草草結束,我是第一排排長,且前此章連長是營部訓練官,我當偵察官,可說是老同事,當連上遭遇重大的疑難,於公於私,我理當挺身而出擋第一陣,雖明知山有虎,也得提振精神,向虎山邁進。
在預定期限(十一月九日),用過早餐八時廿分,我率本排兩個班,攜帶圓鍬、十字鎬、扁擔、畚箕到達山前施工,十時卅分左右,張將軍蒞臨,我抱拳趨前行舉手禮,張將軍見狀,聲震山谷的吼道:「命令你們打坑道,你卻挖土方,我槍斃你」。我恭敬的回答:「報告師長,打坑道有五個步驟:1、是位置勘察選擇;2、是路線測量標定;3、是引道開挖;4、是正式始工即鑽孔、裝藥、爆破及排石;5、是視需要用PC被覆。現在我們正在開挖引道。這是打坑道必經的過程」。師長:「聽你掰得蠻有道理,山前坑道,已由金防部專案呈報國防部,很快的就是有案工程,並指示工兵組儘快調空壓機來支援作業。我知道你們一定批評師長不講理。其實打坑道必須空壓機,我何嘗不知道,我就是要考驗你們,『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軍人必須要經過千錘百鍊,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完成艱巨的任務。大家都知道『古寧頭戰役』,戰車部隊功勞很大,打山前坑道,就是給戰車進駐,以免戰車遭到敵砲的損毀,俾在戰時發揮她的威力,增添我軍的勝算」由此可見師長的深謀遠慮,著眼整個戰局有大將之風。
不久我調師部工兵組當參謀,承辦工事構建業務,適值國防部頒發藍圖,要求金門各地構建機槍堡,師長深入研究後,指示我本「小而堅」的原則適予修改後施工,師長整天巡視各工地,對每座機堡位置選定、土方挖掘深度、射口開設等,都作詳密的指示,務求各堡能獨立作戰,又能相互支援,而充分發揮火力,達到消滅犯匪的目的,完工後國防部官員前來驗收,其他各守備區均按圖施工,唯獨金西更改設計,不同意驗收。師長據理力爭:「在不影響原設計的強度與抗力下,縮小機槍堡面積,可減少被彈面,降低人員傷亡,節餘材料另建機槍堡八座,是增強戰力的作法」。驗收官員聆聽後,非但欣然認同且極讚賞。
四十二砲原來和高射砲相同,沒有掩體,在「八二三」砲戰期間,安全遭受重大的危害,張將軍有鑒及此。召集相關人員,攜帶四十二砲乙門,指揮木工用木板製成掩體模型,經多次反覆試驗,真的是「天下無難事,祇怕有心人」,在師長孜孜不倦的研究下,終於完成有史以來的第一座四十二砲掩體。
砲戰期間,官兵生活緊張、單調、苦悶、枯燥,師長運用台灣各界勞軍團致贈經費,調派兵工在頂堡,興建「誠實戲院」(可作放映電影、勞軍表演、官兵集會等多目標用途),並以戲院為核心,右後方建一排水泥平房,作為文康中心,內涵至為豐富,陳列書報雜誌、康樂器材,如二胡、京胡、洋琴、手風琴、吉他、羽毛球、乒乓球、籃球、排球、奕棋,以及清茶室、小吃部等,以紓解官兵情緒,戲院右側空地,闢為林園,植樹,種花,挖池塘栽蓮荷,戲院左側興建有頂蓋可容納全師連長以上幹部兵棋室乙座。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戲院,放映官兵所喜愛的影片。且經營方式,以服務官兵為目的,票價低廉。於是售票口,經常大排長龍。
張將軍離五十八師,調九十二師師長,守備金東地區,兩任師長在金門構建工事,苦心孤詣不墨守成規,經營戰場績效卓著,晉升特種作戰部隊中將司令。五十八師及九十二師,有不少幹部調到特戰部隊,因此特戰司令部,有九二五八部隊之稱,而調到特戰部隊的人員,在張將軍用人因材器使,調去的幹部,本士為知己者用的情懷,發揮「生活不怕苦,工作不怕難,戰鬥不怕死的金門精神」努力打拚。有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是亙古不變的鐵則,因此他們都有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