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伴我年少

發布日期:
作者: 沈靜。
點閱率:603
字型大小:

這間古厝破、漏就算了,還沒有廁所,家裡只有臥房的一只便盆權作一家大小使用。小孩便溺找條水溝、暗巷就成,那時滿街的家狗、流浪犬,會權充清道夫,大人們見怪不怪,只要不污染自家門口,沒人會計較。到稍長,上了學懂羞恥了,自個會堅持到離家二百米遠的公廁如廁,可那也是不太愉快的經驗。

說是公廁,只是用土角壘起三面牆,上覆廢棄看板的「開放空間」,下方就挖個大坑,坑還是露天的,方便農家挹肥(閩:施肥)。入口處置上兩方長石板,權作落腳處。在此如廁,可是名副其實的「聽瀑軒」、「觀雨亭」,尤其此公廁是沒有門的,有塊廢三合板擱在一旁,如廁時只要搬來前頭擋一下就成了。而且是只擋下方,上不遮掩,有沒有人佔用「坑位」,掂腳一瞧便知!

在此如廁,不時還有令人作噁的蛆蟲在腳旁蠕動,那時候人們都是這樣生活的,倒也不覺有什麼不妥!



那時候「共匪」還在「單打雙不打」,民眾每晚準時的功課就是「躲防空洞」。初時父母親都會很緊張的把小孩們早早的趕到附近的防空洞裡避難。通常一個防空洞要容納附近許多的人家,所以有些壅塞,雖然有人定期打掃,但還是會有些積水,那股悶溼勁,小毛頭是很難受得了的!

在洞裡最大的消遣就是聽老人講古,從堯舜講到民國,無所不講,但我們最愛聽的還是西遊記、封神榜之類的神話故事。神話對孩子而言,與其說是虛幻的夢想,勿寧說是對未來無限的期盼!

村裡有位退休老師,我們都叫他「阿善師」,因為他的形象就像「西螺七嵌」裡的那個老師父一樣的博學,又莫測高深。阿善師最會講神話故事,重點是聽他說故事還有糖吃,孩子們當然樂此不疲。但每當砲聲響起,阿善師就會間斷片刻,然後蹦出,「這炮落在西邊,過村啦!」之類的即時預測報導,他的預測時準、時不準,不過村裡「中炮」的比例,應該算低的了。久了,孩子懶得躲、父母也懶得趕,只是約束在炮擊的時候,不要在外亂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勇氣過人,但日子照樣得過,頭頂上那些呼嘯的炮彈可以決定我們的命運,卻改變不了我們的生活!

在那段日子裡,發生了三件大事。

一是因為生意太旺,攪得小姨時時藉故往店裡跑,學校都顧不得去上了,為此外公拿著藤條來尋回了幾次,久了小姨乾脆把課本、成績單往火裡一放,來個一拍兩散,至此絕了讀書的念頭。小姨說:「讀冊、讀冊,愈讀愈切(閩:類討厭)」,這和想讀書卻因緣走入家庭的母親,可說是絕大的對比,母親苦口婆心的勸了好久,希望小姨再重拾書本,尤其是在外公有能力負擔的時候。小姨卻以母親的處境印證她的「讀書無用論」,而且她自認不是讀書的料,早點步入社會,不算壞事。就算那時只是十五、六歲的荳蔻年華!

二是鄰居買了全村的第一台黑白電視機。每到傍晚時分,他家的門口就聚滿了看電視的姑姨舅妗,老幼婦孺。記得那時候最瘋的就是「包青天」、「保鑣」之類的連續劇和少棒比賽轉播。

田鵬的俠士與張玲的俠女形象至今難忘,反觀今日「一拳打到十丈遠,發起功來驚天動地」的功夫片,就顯得既不真實又狗血十足。那時的連續劇表象是訴諸忠孝節義,暗裡是引人入勝的兒女情長,孩子們看完電視,持把木條削成的劍就在院子裡廝殺了起來,在那「任劍擊俠」,只有英雄才配抱得美人歸的日子裡,俠義是唯一的堅持(就算是在學校作弊、帶參考書或看漫畫被抓,也不能供出主謀和從犯),日子過得既充實,又富滿幻想!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