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記者之路

發布日期:
作者: 李福井。
點閱率:611
字型大小:

─新聞工作與新聞教育的探討

這種教育方式理應改變,教育部曾委託研訂「大專專業教師分流及聘任及升等制度」,分為「學術教師」、「專業教師」。專業教師分為藝術、體育、技藝三大類。技藝類暫定為:古物維修、雕刻、陶藝、裱褙、美容、戲曲、古樂、刺繡、編織等十種。待遇、福利、休假研究、進修、升遷、退撫、資遣等都依教師聘任等級規定辦理。這套多元聘用升等,有一點像日本的「勞動條件」,可惜未把退休記者納入。

新國富論的作者大衛、藍迪斯(DAVIDS LANDS)說:「再也沒有比有實務經驗的人親身教學,更能傳達技術精髓的了。」日本的新聞教育方式,真正體現了此一精神。

第六章 新聞教育的檢驗

(一)學習的檢驗

上述專講課程與師資的評量,接著來檢驗新聞教育的成效,可分兩部份來談:

學習的檢驗

社會的檢驗

本章專講學習的檢驗,訪談了受過新聞教育、經過業界洗禮的新聞人,聽聽他們的感受與看法:

孫昭業,淡大大傳系,曾留校擔任助教一年。她說教授多沒有實務經驗,只講理論,這種教育方式,她初入報館當編輯,只有前三個月有效,比別人多一點新聞概念。她說,在報館工作的兩位兼任老師,所教的編輯學,對於實際工作,還有一些幫助,一些價值。

這兩位專業老師,一位姓康,一位姓李,都是我的同事,我曾帶過姓康的一陣子,如今他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詹健全,文化大學新聞系,第一天到大成報當記者,主管就告訴他:「要把學校所學的東西忘掉。」

李繼仁,世新七九年班,他說:「新聞科系缺乏專精,縱使修習政治、法律等課程,也只有兩個學分,太少了,如果重新來過,不唸新聞科系了。」

何汝芳,係出政大,受訪時出師五年:「老師多講理論,缺乏實務經驗,理論讀了很快就忘記了,新聞系如果不讀理論,不曉得讀甚麼?」因此,「老師在課堂上多講新聞道德,出了社會,發現沒甚麼道德。」

陳怡妏,輔大新聞系,她說「輔大很多教授光講理論,不懂實務,讀了一年就後悔,許多同學一畢業,就改讀別的研究所了。」

陳幼英,八九年文化大學新聞系,她說:「系上只有一位教授,兩位副教授,其餘都是講師,學生雖有教師評鑑,滿分五分,但一分、兩分者還不是照教。」畢業時她想考研究所,參加補習班,一班四、五百人,補習班所教的傳播理論,她在學校很多沒聽過。

施小姐(姑隱其名),銘傳大傳所畢業,指導教授是我的同事,當編輯之後,才買古文觀止、成語辭典,編輯與全頁組版都不會,需要從頭學起,從頭教起,即使讀了研究所,到了業界也無優勢可言。

讀了研究所,為何沒有優勢可言呢?我有一位長官總編輯,到新研所進修,兩年三十六個學分,四分之一的學分研究論文的寫法,其餘講傳播理論與實務,研究生有的英文系出身,有的是物理系,短短兩年的時間,一年用來寫論文,到底能學到甚麼東西,頗值得懷疑。

這些過來人,不論那一所學校,都認為大傳系的老師多講理論,不懂實務,而理論師的素養,從上述觀察,恐怕也有很大的差距。大傳系的教育無法落實,無法立即上線,試舉一例:

民國八十九年大成報招考編輯,一名政大新聞系剛畢業的學生,我稱為X小姐;一位東吳中文系畢業五年,退伍三年,換過三個工作的,我稱為Y先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