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優美的金門環境─金門祖地行之二

發布日期:
作者: 顏立水。
點閱率:554

凡是到過金門的人,在談到金門印象時,無不異口同聲說道:金門環境真美。特別是那些久居鬧市的人,對此更有深刻的體會。

人們不覺要問,金門為什麼會有這樣優美的環境?原因很多,我不是做總結,但卻有幾點感言:

一是人口少。據二○○四年元月統計,金門在籍人口為六○九八三人,而實際上常住人口據說才四萬多人。金門縣的陸地面積有一四九平方公里,可謂是「地廣人稀」,到處都有「未開發的處女地」,植被十分茂盛,每平方公里有六十萬株樹。唐代詩人王維在︽山中與裴迪書︾中寫道:「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灦青皋,麥隴朝雊」,這種風景畫在金門比比皆是,雖然沒有麥苗,但高粱青翠欲滴。有這樣的生態環境,自然引來無數的人類朋友。據專家統計,金門有二百八十多種蝴蝶,二百八十九種鳥類,真是「花卉世界,鳥類蝴蝶」,明代島人盧若騰詩讚:「不深花木枝枝秀,無大洞天曲曲新」,這樣的美景真「使人有飄然獨往之興」。

二是污染少。環境污染已是當今世界共同的話題,而工廠是最大的污染源。金門最大的工廠可能就是酒廠,連中小型的加工廠也很少。一個城鎮如果廠房林立,機器轟鳴,自然是噪音擾人,空氣混濁,污水橫流,再完善的環保設施也會影響生活質量。金門的街道明潔,原本的垃圾場建設成海濱公園,休閒娛樂場所很多,公用電話亭的裝飾別出心裁,到處充滿詩情畫意。晨練有山花相伴,野鳥啼音;傍晚有落霞濤聲,月掛柳梢,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能不「心曠神怡,寵辱皆忘」(宋范仲淹)?

三是治安好。一個地方環境好不好,社會治安很重要。如果出門提防錢包被竊,夜裡睡覺擔心小偷橇門,小孩出門害怕被人拐騙,什麼事都防不勝防,那再美的自然環境也讓人生畏。在烈嶼鄉公所,我們聽林金量鄉長介紹:在十四平方公里的烈嶼島上,見不到紅綠燈,因為「安全」刻在鄉民心坎。晚上睡覺不用閂門,自行車、摩托車放在外面不用上鎖,古人那種「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桃花源世界在這裡得到體驗。這些良好的社會治安我們都深信不疑。因為一是外地人不能隨意上島,基本上是清一色的金門人,大家鄉里鄉親,守望相助,心地如高粱美酒醇正,也就構成了和諧的社會環境。二是社會福利好。據說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每月可領取六千台幣養老金,這樣就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在金門,就根本找不到行乞的老人或討食的小孩,老人坐車免費,小孩讀書也免費,古人說「倉廩足而知廉恥」,社會福利有保障,誰還去幹那偷雞摸狗的事?

金門的生活環境,真讓人有「家居綠水青山畔,人在春風香氣中」之醉。所以︽來去金門︾歌唱道:「好山好水好所在,金門景致人人愛;大門開開塊等待,有閑你著對這來。」也難怪比利時報人白格飛想退休後到金門定居,而世界島嶼會議也居然選擇在金門召開。這樣優美、恬靜、和諧的生活環境能永久保留嗎?我看誰也說不準,張燕琳先生呼籲:「祈求金門能永遠簡單純樸,不染上都市的水泥瘟疫」,水泥路已經舖了,祇是這片純樸的綠地淨土何時被「現代化」,我們雖然不得而知,但這樣的道理大家應該明白:現代經濟可以創造強勢文化,但創造不出積澱深厚,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