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語融入浯洲俗語中
十七、「烏公」─(處罰,罰款)
他因家貧四壁,窮途無路,求助無門,只好無奈走上賊路,被警察捉去「烏公 」。
十八、「剪薄」─(結交,來往,相處)
跟一個「黑肚番」的人為鄰,經常要忍氣吞聲,自私自利,得寸進尺,還不滿足,所以鄰居只好和他無「剪薄」,以免生氣,傷感情。
十九、「牽手的」─(太太,丈夫的互稱)
昨天一大早你就打扮的漂漂亮亮和你「牽手」到那兒去玩呢?真是夫唱婦隨,令人羨慕。
二十、「沙爹」─(用火烤食物和沙茶)
早期金門城後浦中街,常看到一位五六十歲的老鄉親,挑著烤香腸的擔子,沿街喊叫「沙爹!沙爹!」,於是人家稱他「沙爹峇阿」。
二十一、「巴突」─(處事公平、合理、適合、恰當)
他經常做出的事,幾乎都沒有三思而後行,時常違背良心,這種人太無「巴突」,令人傷心。
二十二、「峇峇的,娘兄」─(番仔囝,番婆仔)
邇年來,家鄉很多青年都到越南、印尼、泰國等地娶外籍新娘,俗稱娶番婆生番囝,男的喝「峇峇的」,女的叫「娘兄」,所以現在吾金有很多這混血的下一輩。
二十三、「老君處、老君」─(西醫院,診所、衛生所、醫生、大夫)
你的身體近來好像很衰弱,臉色不好,要趕快去看看「老君」,或住「老君處」做徹底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上策,千萬不要耽誤時間。
二十四、「公班衙」─(衙門,省府,縣府)
金門縣「公班衙」,為民設想萬般週到,如:公車船、幼稚園、學生午餐、學雜費等優免,還有每個月發給老人生活津貼費,養老院照顧晚年老人的德政,堪稱譽為「父母官」,並不為過。
二十五、「牛壟」─(倉庫、棧房)
高雄碼頭岸邊,「牛壟」林立,為國內一個繁榮的出入港口,每日吞吐貨物幾十萬噸。
二十六、「隴頭」─(工廠)
王永慶老先生企業巨大,國內外擁有很多「隴頭」,數十萬員工得以養活數百萬家庭,真是一人有慶,萬人是幸,名副其實之例證。
二十七、「沙寅」─(簽名,蓋章)
你這張支票沒有「沙寅」,銀行是不接收的,你也無法兌現或交換。
二十八、「大佼,大狗」─(守衛人員)
台灣現在城市或市郊居民均住在高樓大廈的公寓,人們為了謀生,早出晚歸,因嚴防小偷入侵,都有「大佼」管理看家,以求安全。
二十九、「沙秧」─(後悔,失去機會)
早期朋友邀約合股投資經營貿易,因前瞻後顧,考慮甚多,將無成事,後來才感覺「沙秧」。
總之,這些在金流傳的口頭俚諺,將深深地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的生活情景有所改變,語言也隨著增加,正如現在所言的「OK」和「BYE!BYE!」也融入語言中。以上摭拾這些常用的外來俚諺供讀者分享,並祈望能繼續發現,讓吾金特有語系能得延續,不致失傳是幸。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