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家
放眼天下,君不見舉目所見好多「專家」,現代人笑說「專門騙人家」,作家、書法家、藝術家、教育家、舞蹈家:::,當然也有「老人家」,老人家不只是年長者,他們的經驗豐富,尤其是生活經驗,在此我也想說另外一家─故事家,很會說故事的人,很會說金門當地民間故事的人,他們有時也是老人家,真的是佩服之至!
做了一陣子的金門民間故事轉成「逐字稿」的功課後,我有不少發現,人啊真是厲害,數小時可以講好多好多的話,恐怕要好多好多天才可轉錄完,而且他們說的不是國語,是道地的方言、閩南語,常常是一個字就可表示一個意思,尤其神奇的是:瞧瞧金門民間故事出現的人物,多的是許獬、蔡復一、黃偉、蔡廷蘭、王仙姑、城隍爺、邱良功、后沙的許百萬等等,其實或許各個鄉鎮、各個大街小巷都不時在流傳著金門的鄉野傳奇也不一定呢!
許獬與金城觀音亭裡的觀音的因緣、當年他讀書的叢青軒也就是現在的總兵署、甚至進京趕考的同安渡頭都有著一層層的關係,烈嶼的烈女廟連繫著南山的仙姑廟;自舊金城遷治而來后浦的城隍爺廟裡的七爺、八爺愛吃肉麵,所以附近小吃店較多;邱良功母親在皇上賜的貞節牌坊掛上之後又接到白綾必須自我了斷,只是因為年輕時被賣針線的男子找錢時在手心碰了一下;許百萬為了回頭撿姑媽做的「大鞋」而大戰反敗為勝,立了大功,又擊斃麒麟加上皇上賞賜而成了「百萬」。
「雞頭魚尾」一直是金門的特殊印象,豈知它來自於去南洋打拼的男子,老婆找尋下南洋去,好心的婢女為怕她遭當地老婆下蠱而想法解救;當然也有謎語,「一百零八」猜一字,答案與故事有關,謎底是「茶」;有勸人要孝順的、有出外打拚再認祖歸宗的,也有提醒我們要有禮儀的,黃偉不是差了個沒禮的小子而吃虧了嗎?一個一個故事真的是挺有意思的。
我們能聽聽就算了嗎?老人家的年妃一天天的長,他們的記憶力會減弱,雖然我也找到記憶力超好的阿嬤,出口是一首一首的歌、謠,不得不令人稱羨!但畢竟聽到的人有限,我們好似該把這一個一個有趣的、有意義的金門民間故事化為文字,讓更多的人共享,也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不再只是看到國外的格林童話、其他地方的故事,而我們自己的呢?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不是嗎?
找找看吧!古樹下、老人休閒中心、廟宇附近,也許在我們周遭就有著這樣的故事家,他們不講便罷,一開口可是沒完沒了,聽的人是聽得津津有味,講的人儼然也是一個專家了,記下、錄下屬於我們的故事吧!這才是我們的,不管它是真、是假、是神話、是傳說、是我們後人再穿鑿附會都無損於它的故事性!因為它不同於其他,口述歷史、口傳文學不就是如是來的嗎?金門民間故事開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