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的來訪
訪客中,除了有來自北方的老年鄉親,鄉音未改,給我多年思鄉的愁緒,帶來一些慰藉。
面對著那些年華正盛、意氣風發、前程似錦、來日方長的青年俊傑,就不免有幾分黯然神傷。因為自己已經是白髮蒼蒼、垂垂老矣,不僅在體能上,嚴重落後;而且在思維上,也是一個跟不上時代的落伍者。我不是他們的競爭者、同行者,甚至連追隨者也不是。只是,像一個容顏衰老、步履蹣跚、體態臃腫的過氣表演者,爬不上舞台,就只有坐在台下,鼓掌、叫好,為別人加油打氣的份!
回頭再看一看,我的多病身軀,更是自慚形穢。現在已經是雙眼內障、單耳重聽、雙手痛風、單腳腎腫;鼻孔常流涕液,眉毫漸見脫落;口中成「無齒」之徒,腹內是「無膽」鼠輩;雙腿僵直不能起立,腰酸背痛不能久坐;具有功能的五官,只剩下一張入病出禍的嘴;每天吃的藥比飯多,每晚睡眠時間比「打盹」時間還短,倒真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殘』。因而常以「趙子龍渾身是膽,我卻渾身是病。」以自嘲,心情上,就像一個行將退伍的役男,過著是「數饅頭」的生活,在等待著解甲歸田。
好在我雖然愚鈍,卻還有自知之明。我自知春已盡、樹已凋。即使是大地春回,也不敢奢望再發新芽,再生新枝。因而我對於遷來金門,所企求療養多病身軀,更不敢稍存奢求之心。能夠像紅綠對決、勢不兩立的兩岸關係,那樣勉強「維持現狀」,也就不錯了。若說是其能夠顯現新貌,那當然就是「自欺欺人」的謊言。
所以,我警覺到,必須把握著病體尚未惡化前,排除一切繁瑣,集中全副精神,全力來推動那薪傳寫作計畫,否則可能無法如願以償。
八、為後來者指方向
假使,有人要問,我的薪傳寫作計畫,是什麼?
我可以坦直的告訴大家:它是我走過八十多年人生的旅程,和伴隨著探索了七十多年人生真諦的歲月裡,所見、所聞、所思,而所獲得的認知、心得和領悟。
其中包括著:我讀小學時,五四運動新潮初起,給我的家庭和學校之間,帶來的新舊思想激盪,啟發我對人生諸多問題的質疑,與決定探索的始末。
以及,我身處亂世,所閱歷的民初軍閥割據、革命軍北伐南北統一、日軍侵華全民焦土抗戰、汪偽政權倡和、偽滿州國附敵、抗戰勝利東北重光、國共鬩牆大陸變色、國民黨治台、民進黨交替等九次政局劇變,多番翻滾衝擊裡,使我對人類世界爭、讓、戰、和關係,所啟發的瞭解和認知。
它也包括了,我就業謀生,所經歷的士、農、工、商、黨、政、軍等七種行業,多樣涉獵洗煉中,使我對人類社會利害衝突、善惡矛盾,所產生的驚覺與警惕。
它更包括了我創業歷程,步履起自東北關外白山黑水,跨越了山東、江蘇、浙江等省,進入了東南台海的高山黑溝。多方廣泛所接觸的各族群下,使我對人類個體的天賦性情、智愚差異,所獲得的靈覺與領悟。
綜括這些我親身體驗、觀察、探索、印證及研究,所收穫的有關於生存意義的認識、生活目的的領會,及生命價值的明悟,都是我能夠長期持續,研究人生的基本動力和基礎。
我曾為了要加長鑽研的縱深,把自己家境雲泥起伏的劇變,征途上驚險危難的遭遇,如:抗日戰爭爆發,使我從山上有田、海上有船、鄉下有房產、市區有名店的雲端裡,一下子跌入離鄉背井、飄泊異地、孤單窮苦的泥沼中;以及在抗日期間,我所從事過的敵後工作,和被日本特務抓進監牢,能夠死裡逃生等特奇而不平常的嚴重變故,都納入作為研究的素材,自然對探索有所裨助。
另外,為了擴大研究的領域,我更把人生與國家、民族、宗教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的影響關係,很詳盡地做相互交叉比對、混合研究,也果然增加了很多特別心得。
經過如此深入及廣闊的研究之後,我又有了進一步更透徹的悟覺。憑以綜合歸納出四項,極其重要而肯定的結論:
(一)無論任何國家的興亡、民族的強弱、社會的治亂、政治的良窳、經濟的盛衰,都取決於其文化的優劣。如果文化變壞,再安定的社會,也會紊亂;再富強的國家,也必將敗亡。
(二)比較中西文化,當以禮讓為中心的東方文化為優,因為以『利』和『爭』為中心的西方文化,重視利益和鼓勵競爭的結果,只會引發戰爭和血腥不斷,而禮讓才會促進族群和諧,及世界和平。
(三)而東方文化中,則又以以倫理為中心,以家族、宗族、民族等血緣關係為連結的中華傳統文化,最具教化功能,並真正能夠促進個人成就、家庭幸福、社會安樂、國家富強、人群無爭。
(四)中華傳統文化中之儒家精神,除了仁愛、道義等珍貴普世價值外,還有中庸之道,對人生處世更具有指導作用,它教人不攀高、不落後、不狂妄、不冒進;不疾不徐,只求能走得平穩和平安,永遠保持著頭腦清醒,不陷於痴迷。因而可以看清楚何處有「快樂之土」、怎樣可以找到「幸福之門」,和哪條道路才是「成功之路」?
就在對日抗戰勝利,失土重光之時,我幸運地找到了正確的人生奮鬥方向。我決定踏著先祖先民的足跡,一步一腳印地向前邁進。因此,五六十年,我在人生路上,都是一帆風順、逢凶化吉、一路安綏。
這些經驗和領悟,應該會給後來者,提供走向人生,有益的參考與借鏡。
我曾本著人生於世,天賦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使命。有心將這些我認為堪稱人生智慧的明悟,面授給我比較聽話的子女。可惜,受到戰爭、西潮和工業社會形成等的衝擊,已使我們人各一地、天隔一方、聚少離多、無緣親傳。
原本我也有意,就近傳授給其他親友子弟。無奈現代青年人,都認為老的和舊的,都是腐敗的和落後的,尤其是中國的,更是不屑一顧。只有民主皇帝的痴人說夢,和美國侵略伊拉克的威風,以及日本強佔釣魚台的霸氣等,才是這些「愛拚才會贏」的信徒們,所奉行的聖經和值得仿傚的典型。
由於曾收視韓劇「醫道」,看到劇中韓國一代神醫許浚,畢生誓志懸壺濟世、救人無數,並因功受不次擢升,而官至當朝一品,可謂功德與榮耀,已達到登峰造極。然而,他如果沒有撰寫醫書,有益後世,則他的美好人生,就不能更為完美。我既半生以寫作為業,靠的是一枝筆,雖然寫出世間若干的不平,曾為公眾福祉打過幾次美好的仗,也當過幾十年來的無冕王,但是倘若不能留下有益後人的半紙隻字,就對不起那枝筆,也難說是「不枉為人,無負此生」。
因此,我在屆齡退休後,就擬定了一個薪傳寫作計畫,決心把這些屬於靈慧性的悟得,用文字寫出來,準備傳下去。也許有一天,會給別人帶來有用的啟示。
令人遺憾的是,倏忽間,二十多年的光陰,已經過去。由於世俗應酬的紛擾,使得這項寫作計畫,雖然完成了不少,但其主要核心及靈魂部分,卻尚待續成。我這次躲到「天邊黃帝遠」的金門來,主要也就是為了完成它!
只因為我在人生的路上,現在已經是「夕陽有限好,轉眼入黃昏」的境況,「回家」的路程,已經走到離「家」不遠。我必須趁著晚霞滿天,暮色籠罩著大地,「一寸光陰一寸命」的黃金時刻,手中所提的馮玉祥式燈籠裡,蠟炬尚未成灰之前,趕著完成我這個心願,把它放在「家」門外、大道旁,俾資後來的信者、識者及智者,任意參酌。以免我這畢生研究心血,隨軀體共化,與草木同朽。
當然,我更熱盼著,有人前來分饗,這夕陽餘暉下的豐盛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