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明代人物故事十之一》蔡希旦─真漢子以身殉眾
蔡希旦,字可久,號中溪;金門平林(今瓊林)人。年輕時,曾經非常努力讀書,希望可以取得功名。但時運不濟,屢試不中。後來只好專心務農,以養活一家人。他為人嚴謹仁厚,年輕時,曾經在荒野的山寺裡閉門苦讀。有一天夜裡,有一位妙齡少婦叩門,請求讓她夜宿一晚,希旦謹守禮法,予以委婉拒絕。還有一次,寺廟裡頭有個小和尚不知何故突然暴斃,小和尚的師父向來講究,又有點潔癖,因而不敢接近屍體去仔細查看其徒弟的死因;就在已經將屍體入殮棺木之後,希旦正好前來,他伸手到小和尚的懷裡摸了摸,發現小和尚的身子還有點溫熱,於是趕緊抱起來,予以針灸治療,讓小和尚又活了過來。
他的鄰居,住著一個老太太,她沒有孩子、也沒有親戚,幾乎每天都會到希旦家裡來乞討吃的,希旦待她有如家人;有一天,不見她過來要吃的,希旦對著家人說:「老太太肯定是生病了」。於是吩咐兒子前往探視,果然發現她獨自躺在竹條編成的席子上,病得十分厲害。他隨即手捧著稀飯前往餵食,細心照料,老婦人身體逐漸好轉,最後完全康復。
他們蔡氏親族裡,有一個年輕人時常在言語上忤逆他的繼母,甚至還動口咬他繼母的手臂;他的父親非常憤怒,用繩子把他綑綁起來,打算將他扔到海裡。希旦聽說後,趕了過來,對著年輕人的父親說:「小孩子莽撞無禮,確實該死;但是他之所以會對繼母如此,也是因為還念著親生母親的緣故呀!況且,如果你就這麼殺了他,固然可以消氣,可是難保別人不會認為是後母在背地裡使壞,藉故害死前妻的孩子,這樣於繼母的名聲也是不好啊」。他說完後把年輕人領到宗祠前面,用棍子鞭打一番,規勸他改過自新,年輕人因而挽回一命,內心不但心生感念,也自此真心改過。
希旦事奉父親非常孝順,父親生病時,他總是跪著祈禱上蒼,寧願自己代替父親承受病痛之苦。後來,父親病故了,他萬分難過,連著三天三夜,不吃不喝。而所有殯斂祭祀儀式都遵照禮節進行。但就在父親的葬禮未完成的時候,突然傳來倭寇準備登陸金門襲擾的消息,嚇得大伙兒紛紛走避逃命。希旦眼見父親尚未入土安息,於是帶著兩個弟弟,親自拿著鍬鏟掘地,等到墳墓弄好的時候,兩隻手掌都磨得皮破血流。墳墓才剛弄好,倭寇就快要逼近村子了,鄰里鄉親商量著如何對付賊寇,大家公推希旦為帶頭首領;他將村子裡面的年輕人通通召集起來,一共有兩百多人,日夜排班警覺、輪流巡查守護,希旦更是親自到處規勸,督促大家用心戒護。
幾天後,大批賊寇湧來,村民看見賊寇來勢洶洶,全都嚇得面無人色;希旦挺身而出、奮勇向前,大家才勉強跟隨在他身後!賊寇揮著大刀、騎著快馬,朝他們衝殺過來,而且,還夾雜著猛烈的炮火。村民們都嚇得拔腿狂奔,只有希旦一人毫無懼色,巍然不動!賊寇兵分三路,繞道其後,把他團團包圍。此時,無人敢於出面援助接應,希旦獨自力戰而以身殉眾。時年僅五十歲。在希旦遭難之後,不論是認識或不認識他的人,無不傷心流淚。日後希旦的兒子蔡守愚,稟承父訓,終於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