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良醫李邦安
走在金城鎮的中興路(昔時稱新街)上,您可能不知道門牌第二十號的店舖曾經是一代良醫李天賜所開設的「邦安西藥房」的舊址。相信地區七十歲以上的鄉親在腦海中一定有這麼一位濟世救人的良醫的印象。「邦安西藥房」緊鄰香火鼎盛的城隍廟、土地公廟,以及從扛轎巷、當店街、竹仔巷等人潮匯集必經之處,可以說是位置佳、地點好。
李天賜醫生字邦安,福建省永福縣人。自鼓浪嶼高中畢業後,進入首屆台北醫學大學(台大醫學院前身)以優異成績畢業,其夫人為台北馬偕護校第一屆六位畢業生之一,也是馬偕醫院成立後第一屆入主該醫院的護士。
時值國民政府北伐,李醫師隨軍北伐在軍中從事醫生勤務工作,行醫二年後退伍,即在廈門一帶行醫。民國二十三年就在新任縣長赴金門履新接篆之時,受邀一同赴向乏西醫的金門行醫濟世。搬來金門時大女兒才三歲,一家人就租賃住在南門的洋樓,另在新街開設「邦安西藥房」,販售西藥兼及為鄉人看病,李醫師是金門西醫界的先進,也是第一家金門開設的西藥房,夫人則為金門第一位領有證照之「接生婆」。
後來廈門淪陷在日寇魔掌中,金門亦告急,島民紛紛走日本避之他地,李醫師不得已之下帶著全家人亦避日禍移居鼓浪嶼。後金、廈復通,又舉家遷徙回金門。時有位周先生受聘於廈門某處,而來金門發放建築砲壘之類的薪餉,正遇民國三十八年,匪軍席捲大陸,金、廈兩地交通斷絕,周先生因而無法返廈門,經董敏雄先生介紹住進在同一幢洋樓裡,因緣之下周先生受僱於「邦安西藥房」,從此定居金門,後並娶得李醫師四女為妻,成為李醫師的四女婿。李醫師在金行醫期間,由於金門隸屬海島,醫藥不發達,又乏西醫,加上衛生觀念不足與醫療保健設施的闕如,因而李醫師開設的西藥房是當時金門西醫界的先進,恫瘝在抱以專業的醫術和醫德為民服務,受惠的軍民百姓無數,免除了軍民百姓身體病痛之苦。其夫人更以專業的護理知識襄助夫婿行醫濟世,為民智未開、醫藥不發達的金門待產孕婦做助產接生的工作,從夫人手中順利誕生平安長大的嬰孩不可勝計,可謂是造福鄉里,活人無數。有一次,有一位鄉親親自到「邦安西藥房」聘請李醫師到家看病,且預先將醫藥費和紅包、轎子費等的工錢都一次付清,希望李醫師能前往診治。由於當時天候不佳,時而大雨滂沱,時而淒風颯颯,但人命關天,救人第一,李醫師戴著斗笠,穿起簑衣,坐上轎子趕往,一路上因傾盆的雨勢,使轎子走走停停,李醫師還催促轎夫趕路以救人為先,好不容易趕赴到病患家李醫師早已被淋成落湯雞。這時病患家人面面相覷內心想著怎會是聘請李醫師來呢?明明是聘請洪大山醫師診治?原來病患家屬的意思是要聘請騎騾馬的洪大山醫師,因行動較快,可以即時為病患診治?怎會來了個不速之客、不請自到坐轎子的李醫師呢?怪不得病患家屬嘴中咕咕嚕嚕地一副驚異狀,經詢問所有家屬並沒有人去聘請坐轎子的李醫師前來看病。此時李醫師也是滿臉疑惑,想想一點兒也沒錯,真的有一位人講明了要看病的地點,也給了醫藥費和工錢,該不會是一場捉弄消遣吧?不過既然來了,還是要為病人探問病情,診療給藥,這是醫師的職責。原來病人年歲高身體耗弱,除神智渙散外,並無其他病痛,李醫師將病情告訴家屬後,即匆匆回家,這時風早也停了,天空下著些許的毛毛雨絲,坐在轎子上的李醫師心裡思想著、納悶著,這是行醫以來的頭一遭,會不會是鬼魅或好兄弟給捉弄了呢?收到的醫藥費,還有紅包、工錢會不會變成冥紙什麼似的?一路上從來未有過忐忑不安的李醫師此時恨不得即刻飛也似的回家,回家後趕緊打開抽屜檢查紅包袋內是否有異樣,一再檢查翻閱,確確實實是真鈔,毫無異樣,但也讓李醫師百思不得其解,而這件事一直到現在讓回憶起這件事的大女兒也嘖嘖稱奇不已,可能是一代名醫醫術精湛,受到鄉親信任的關係吧!李醫師平日喜歡喝一點小酒,酒量在友儕中頗算是佼佼者。有一次和鄭有彬先生較量蕃薯酒,酒量不差的李醫師還是敗在一喝九斤蕃薯酒的鄭有彬先生的海量之下,這件事還被鄉親傳為美談。
李醫師為虔誠基督教徒,每個禮拜日必至北門基督教會做禮拜,李醫師本著耶穌基督愛護世人的職志,加上待人和善、交友親切;行醫濟世、救人無數,其德性修為足為人們所欽佩。早年金門島上每年都會舉行醫療聯合服務的義舉,李醫師每年一定熱烈響應,參加醫療隊巡迴各鄉鎮村里為軍民義務診療工作。就在一次醫療聯合服務時雖然李醫師自身身體微恙,但李醫師依然抱病為民眾診治醫療,恫瘝在抱如同往日,受益的民眾袍澤感激不已!四十餘年來李邦安醫師一直從事於救人濟世的工作,深得鄉民的讚譽。李醫師的兒孫雖沒有人克紹箕裘,繼承衣缽,原來都在李醫師的鼓勵之下從軍報國,李醫師一家可以說是世代軍人,其愛國風範更是令人敬佩。一代名醫李醫師,於六十九歲時不幸溘然長逝,出殯之日政委會、金防部、地方名流、李氏家族、各界親友執紼者達數百人,共同哀悼這位良醫良行、救世救民的一代良醫李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