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門的風雞傳奇
在金門大家都知道風獅爺,小金門的「風雞」就較少人知曉了。
其實,「風雞」和風獅爺一樣,都是鎮風避煞、護宅保平安的神祇,只不過提起風雞,在形象和情感上似乎多了一份親切。
有清時期,金門海盜猖獗,兵燹不斷,復以天災頻仍,蟲害肆虐,素賴貧瘠土地維持生計的金門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當時小金門有一農夫,個性爽朗,樸實勤奮。雖屢受人禍、天災之害,仍勤墾土地,養護莊稼,總掛念著「天無絕人之路」啊!
這年,農夫眼見著滿地豐美的莊稼,心念辛苦總算有了代價。沒想又遇上了風災及蟲災,強風吞食了家園,害蟲啃蝕了收成,更徹底的粉碎農夫的美夢。望著滿目瘡痍的農田和搖搖欲墜的房舍,農夫捶胸頓足的哭訴著上天的殘酷,或是情動蒼穹,乍見祥光透雲,天空落下一隻紅冠白羽的「風雞」,只見牠鼓翅風息,聲啼蟲滅,農田頓時恢復生機。
農夫感激涕零,為了答謝上蒼的厚愛與風雞的恩澤,便以泥塑風雞神采,立在村落口及屋頂,供後代子孫追念、膜拜。至此,風雞便成了小金門的守護神,庇佑著小島的豐收與靖寧。
其實,「雞」的諧音為「吉」,自古便存有驅邪避禍的意象,民間更有殺雞祈禳、張貼雞畫,以驅邪趨吉的習俗存世。王子年在︽拾遺記︾裡便記載著一則有關的傳說:
「帝堯在位七十年,屬國進貢了一隻重明鳥。此鳥眼像雞,鳴似鳳凰,且能驅妖除怪,搏擊猛獸。自牠來了以後,國境一片寧靖;然而,重明鳥時來時往,有時一年來數次,有時又幾年不來。人們非常盼望重明鳥再來,時刻灑掃門戶以待,當牠未來的時候,便以木頭或金屬刻鑄牠的形象,安置在門戶上,讓魑魅鬼怪望而卻步。」魏晉時期,人們也在新年時期,在紙帖上畫雞或鏤刻各種顏色的彩綢作成雞形,張貼在門戶上,或就在期待重明鳥的重臨。︽淮南萬畢術︾裡也有「雞羽焚之,可以致風。」的記載,以雞來鎮風的傳說,由來已久,亦非小金門所獨有。
另有一說小金門之所以獨崇「風雞」,和島上白蟻之患有著密切的關連。
古時金門,風災不斷。強風,不但會損毀作物,更易招來白蟻繁殖,昔日以木造為主的廟宇、房舍每每遭受白蟻蝕啃,造成居民極大的損失。
古諺有云:「家有竹雞啼,白蟻化為泥。」因為雞有啄蟻為食的天性,所以當時的民眾形塑雞型,立於村落口或房舍上,以保房舍不被白蟻蝕圮。再者,雞有守時報曉的功能,嘹亮的叫聲更為斥退邪惡黑暗,迎接希望光明的表徵。如此正面的意象,也無怪乎小金門居民們會對風雞的信仰深信不疑。
下回再往小金門的時候,不妨多注意一下立於各處的「風雞」,或許也可以學學牠精神赳赳,氣宇軒昂的模樣,嘹亮出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