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學海岸

發布日期:
作者: 朝霞。
點閱率:501

近年來,到后湖這一白色沙灘來的人日漸增多,看見金門日報副刊、小學生園地常有人提及,它似乎也是大小孩子們的最愛,全家人一起來的可多了,而新聞呢?那天才如火如荼的要在這裡辦活動,推廣海業及休閒,連慶賀花圈都擺了二個在那裡,萬事俱備,卻因龍王颱風的攪局而延期,龍王跟水有莫大的關係啊?

近來,喜歡爬山的我偶爾會漫步走向后湖海邊,白天、晚上不一樣的感覺,沿途蟲鳴鳥叫,配合著海水一波波的浪聲,自有一番寧靜。我想給它另一個名字「文學海岸」,起因於這陣子在那兒相會的人、談的話題,挺有另一種風味。

今年七月,文化局辦第一屆金門文藝研習營,三日結束所有課程後,大概所有大師陸續返台,天色漸暗,手機突然響起,陳大哥帶著詩人顏艾琳母子來到海邊,我前去會了面,小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大人們則是大談金門文學的未來;九月某日青年文藝講座的課程結束,我已然回家吃完晚飯,家中電話響,他帶著上課的老師路寒袖來到后湖,我匆匆來會,路大師笑稱在文化局時還以為我是國中生呢!他們談現今文壇動向,我則有一句沒一句的跟著講自己的家鄉,他羨慕我住在一個不錯的地方,可以看大海、聽浪聲。

十月了,秋高氣爽,天氣冷熱通常一夕間轉換,課程結束後,約定一會兒海邊見,我手機打給陳大哥,他們已在觀景台,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對金門的種種感興趣,連我們的祖先最早從哪裡來都問,訪人無數的她,滔滔不絕,辯才無礙,知道的還真不少。

海,有容乃大,希望它的美大家一起來珍惜!

突發奇想的我,見過如此多來造訪后湖海岸的人,玩水的、挖貝類的、烤肉的(也許也烤現成的海鮮)、開聊的、散心的、開同學會的、船上交易的,是不是也可能在這裡來個「讀書會」,與文學相遇,在天氣適合、時間恰當的時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