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札記
李義山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有人從考證及猜謎的角度來解析,說上句覆了個「盤」字﹝鮫人索盤泣珠﹞,與下句中的「玉」字合成「玉盤」。這個「玉盤」,是義山贈給宮嬪戀人的紀念物。這個詮釋,應是從「睹物思人」的觀點來發揮的。
不過,我們也可試從文本所呈現的事象本身,解成是義山借這兩個典故所隱藏的「被愛」與「感恩」,以示對戀人的悼念。因為,上句的故事,來自海中鮫人織綃之後,曾寄居陸上一戶人家,賣綃完畢,為感謝主人接納寄居的盛情,向主人要了一隻盤子,流淚成珠,送給主人。這個故事的含意,就是「被愛」與「感恩」,而義山就是那個鮫人。
下句的故事,來自戴叔倫的詩論:「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但是,「藍田日暖」,「良玉」何以「生煙」?則是個知性問題。據寶石專家說,玉石的顏色和光澤,會隨著外在的溫度,濕度和亮度而產生自然的「蘊變」。如將玉石放在攝氏八十度的熱水中浸泡廿四小時,再用同溫度的水加白醋浸泡一次,便能提高玉石自然蘊變的能力,產生更美的光輝。準此,「藍田日暖玉生煙」便是個自然的物理現象。因為,陝西藍田,地近北緯卅五度,平均氣溫較低。而當夏季的溫度、濕度和陽光的強度都升高時,玉石就產生悅人的光彩,並反射出一種迷人的「煙景」來。而這個物理現象,概括了「施恩」與「回報」的內涵,只是,義山把自己比作了藍田玉罷了。
按律詩的規格,上下句的意思相同,稱為「合掌」,宜予避免。但在運用典故時,作者有斷章取義的權利,如取「藍田」句為「施恩」﹝被愛﹞的象徵,取「滄海」句為「感恩」﹝回報﹞的象徵,並無不可。但為了調平仄和押韻的需要,就把兩個意涵倒裝了一下,這也是可以的。
一般而言,悼亡之作,習慣上是追懷逝者對自己的恩義,如元稹〈遣悲懷之一〉的「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便是一例。但元稹是哀悼妻子,可以用實寫的手法;義山是悼念宮嬪戀人,有不得不的顧忌,便只能借典故來做托情表意的虛寫,也就是「出以象外,得其環中」的形象思維的表現手法。同時,也是義山詩隱晦難懂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