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
我和明標分別點燃了12根清香,再把事先帶去的兩包金瑞成貢糖,恭敬的擺放在祖先的供桌上。然後上香、跪拜,虔誠且口中唸唸有詞的向石獅瓊林祖廟內的祖先牌位致敬。
對我們來說,這真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啊!兩個由一世祖肇安公於清康熙年間遷徙金門的後代子孫,經過些許尋根的波折,終於能夠在祖廟之內敬拜先祖,會見宗長,心中真是歡喜也略顯激動。就正如石獅林邊洪氏宗親會世德會長所說:「你們回來真是讓人高興啊!石獅林邊的族譜裡就欠缺遷往金門的這一支脈。」為此我答應他下次再回來拜祖,一定會將金門后浦洪氏四房的族譜帶過來。
根據我后浦洪氏族譜記載:「開基祖肇安公素性純孝,家計清苦,因住處山間,務農為業,兼值歲荒乃奉始祖妣命出外營生,是以母子相依來金,賃屋安居,稍後經商日裕,就金聘娶祖妣許孺人,係金門吳坑鄉女也。」開基祖出二子,長房二世祖承寶公再傳四子,長房三世祖銓鎮公即是繁衍后浦東門代天府右側洪氏族人的共同祖先,一直以來我們皆以上房祖尊稱。今日每逢清明祭祖「吃頭」,即是以二世祖承寶公所出的四房支脈子孫來互相輪流的。
這些年來我因熟識金門族譜編印專家蕭永奇、吳秀嬌夫婦,他們自創電腦軟體,替地區許多姓氏修訂族譜,包括英坑黃氏、賢厝盧氏皆已付梓成冊,因編得精采,圖文並茂,頗有口碑,故而我也曾將自家的族譜託他們用電腦處理編排列印。此外,永奇兄也傳授了一些田野訪問,充實族譜的方法,目前我正按圖索驥的在進行著。不管編的進度如何?下次再去石獅時,我就可以將金門這邊的資料攜去銜接,正好可以填補林邊族譜的那一頁空白。
記得小時候,每逢清明節必定會到湖尾路墘后坊山面前開基祖的墓墳祭掃,此時父親總會對我說,祖先是來自大陸福建晉江的林邊鄉,當時兩岸關係吃緊,林邊鄉在我的記憶裡等同於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雖然如此,但「林邊」二字卻已深植我那幼小的心靈。一直到小三通之後,跟大陸之間的關係一下子拉到眼前,也才把目光投注到久被束之高閣的族譜上頭,對祖先遷移的足跡才有些概念,追尋自己根源的想法也跟著日益浮現。
去年元月初,我因參加廈門市主辦的一個「兩岸三地書畫聯展」,偕美珍提前兩天到達,再經松柏車站搭公交車跑了一趟晉江,走在晉江寬闊的泉安中路上,詢問了店家,才知林邊鄉是在石獅那頭不在晉江縣城這邊,隨即招來野雞巴士,兩人花了六元人民幣,二十分鐘後抵達到處都是喇叭聲的石獅市。下了車原本是要改乘計程車去的,但長途汽車站前的摩托車伕,你一言我一語的搶著回話,說林邊就在石獅市內,只因都是巷道,計程車進不去的,我們夫妻兩人只好分別搭乘兩部出租機車前往。走進寬闊的「九二路」不久,車子就鑽進一條巷子,在巷弄裡機車九彎十八拐的跑著,中途又問路人究竟這林邊鄉有沒有一座「洪氏祖廟」?可能是這裡已被大量的外移人口盤據,答案總是「不知道」三個字。所幸天無絕人之路,我們當中的一個車伕憑著印象將車子開到一個寫著「洪厝戲台」的廣場,戲台邊座落著一棟用花崗石砌成,氣象頗為闊綽典雅的兩進式家廟。想進去瞧瞧,但門被鎖著,只好從圍牆向內望去,大門的門楣上嵌入一方青斗石,上面鑴刻著「洪氏家廟」四個大字。心想這或許就是我肇安祖遷金前的家廟了,但舉目四望,這十有九個外來客的林邊地區,我到那裡去找族人來探詢呢?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之下,只好暫且擱下這件事,先到市區逛逛,感受一下這個繁榮熱鬧,活力四射的石獅街景再說。
接著八月底,金門縣美術學會組織了一個二十人的訪問團,參加「金門、石獅報業暨美術家交流展覽」,那次展出的盛況,隨行記者蔡家蓁小姐已在金門日報上有過具體的報導。畫展和一連串的參訪下來,難免要來一個正式的座談會,幾位帶頭的領導報告之後,同團的畫友催著我也說幾句,想到數天來接受相關單位熱情的招待,便毫不猶豫的站起來,劈頭說了一句:「我是金門人,也可能是石獅人。」看著大夥狐疑的眼神,才又繼續將祖先自林邊遷移金門的事蹟略作陳述。會後石獅日報記者吳啟輝先生來找我,相談之下才知他不只是記者,而且對石獅的文史掌故涉略頗深,更可貴的是他主動要幫我「尋根」的熱忱,叫我深深感動。
九月下旬我到文化局協助「唐敏達、唐瑀父女畫展」的佈展工作,巧遇理事長蔡繼堯老師,他見到我就說石獅美協曾軍藝主席,在給他的電話中傳來替我找到林邊祖廟的好消息,要我盡快回電。聯絡之後,曾主席要我傳真相關祖先名字給他,我喜出望外的將始祖明昇公暨開金一世祖肇安公的名字傳真過去。數天後又有好消息了,他說和吳啟輝先生比對過林邊洪氏家廟的族譜,我傳真給他的祖先名字,完全可以和瓊林洪氏家譜銜接起來,希望我能盡速回石獅一趟。
十一月中旬大嶝中學三十五週年校慶,我又隨金門縣書法學會受邀前往。慶典之後,我們的鄉親,鼎鼎有名的文史作家顏立水先生,陪著我們遊覽同安的名勝古蹟,在去梵天寺的途中,他遞給我一份第八十四期「金門鄉誼」的刊物給我:「這一期有報導你尋根的文章。」打開一看,斗大的標題寫著:「為金胞洪明燦尋根」,內容即是記述我在石獅交流展座談會上的一番話,以及石獅日報記者頂著日頭,由林邊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黃育波陪同,造訪瓊林洪世德會長比對族譜,確認金門后浦由開基祖肇安所繁衍的洪氏一族,乃源於石獅瓊林分支的事實。
去年年底宗親們聚集東門老家祖廳「吃冬至頭」,席間我特地將這篇文章影印給大家看,也讓彼此興起了對林邊祖廟的一些嚮往。振源堂兄、明堂大哥要我先再去探路,深入的認識林邊的族長親友,好為往後的祭祖掃墓做準備。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天晚上的宗親聯誼,多了一個對祖居地熱烈談論的話題,可見「探本溯源」原就是生為人的一種天性呢!
今年元月二十日「島嶼的容顏——唐敏達、洪明燦金門寫生素描聯展」在泉州市威遠樓展出,同行者當中除了敏達夫婦,我和美珍外,另加經鴻、金鍊老師、漢昌姊夫和明標四弟,一行八人就這樣浩浩蕩蕩的走進泉州。開幕前夕,特別打了通電話邀請曾主席來泉州指導,隔天他真的出現在會場上,見了面便迫不及待的說:「下午跟我一道去石獅尋根吧!」因為行程已安排要去崇武看古城,無法分身,只能答應明日再前往。
第二天我們洪家三人由姊夫和金鍊老師陪同前往石獅,先抵達去年八月份住過的華林酒店與曾主席會合,幾位石獅日報的記者,包括吳啟輝、李琳毅先生都已先到了。我們一抵達便直接轉往林邊祖廟,聽說一些宗親已在那邊等候。才一下子工夫車子就到達了林邊區委會,區委黃秘書長帶領我們穿過幾條巷弄,終於來到祖廟,嘿!這不就是去年我和美珍私下探訪的地方嗎?當我將這件事告訴世德會長時,他幽默的回道:「是祖先顯靈,冥冥之中引領你到正確的地點。」這樣的回答真是太妙了,我雖不迷信,但卻歡喜這樣的說法。稍後他隨即拿出珍放在家中的瓊林洪氏族譜,仔細的翻開寫著開基祖肇安公的那一頁,明昇祖、肇安祖、承寶祖一脈相傳,清清楚楚的被記載在那上頭,只是族譜的資料就僅記載到這裡,承寶祖之下在金門、台灣甚且南洋歐美開枝散葉的四房子孫完全付諸闕如。但無論如何這已足夠證明林邊瓊林和金門后浦洪氏「系出同源」的親密關係。
在香煙裊裊的祖廟之內,興奮的和瓊林的宗親長老閒話家常,互通這長久以來不相聯絡的信息,彼此之間都有著一見如故的親切感。會長的話沒錯,是祖先默默的指引,讓我幸運的回到這裡。也要特別感謝那一群素昧平生的石獅好友,因為他們的熱情主動,不避辛苦的探訪求證,才讓我長久以來一顆「尋尋覓覓」的心有了歸宿,對於這一切我只能用「非常感恩」來表達此刻的心情!
「木有本,水有源」,我之所以將這一段尋根的始末緣由訴諸文字,無非希望藉這樣的一篇報導,讓現居金門或外移他鄉的后浦洪氏家族的裔親,在閱讀了拙作之後,能隨時同我聯絡,不管是要尋根或是列名譜牒,我都樂意扮演搭橋的工作,並以石獅友人協助我的那股熱情,去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