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留意身旁的書跡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明燦。
點閱率:894
字型大小:

民宅是一般人生活起居的地方,是「私有財」最具體的展現。閩南式的建築

別具風雅,自古以來便獨樹一幟,老一輩的人常說:「三代人才能起一棟大厝」,只要留心地區那精緻典雅的老房子,就不難想像興建當時的「創業維艱」了。此外散佈在家鄉四野的番仔樓,不只留下了當年建樓人「衣錦還鄉」的想法,也將洋式建築的風格融入,豐富此地的聚落景觀。而現階段的樓房,隨著日新月異的建築材料之引進,各式各樣的樓房也像春筍般的拔地而起,這批新式樓房也將會為金門迎向另一個世代而作出見證。

書寫或鐫刻在民宅上的書體,並不如想像中的那般「百花齊放」。也許是因為當時建築工人為求施工上的便捷,採用了統一規格的書寫字體,有了範本字便可以將之不斷的複製在所承包的民宅上。這也就是為什麼走訪後,經常會升起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了。基本上這些被寫在民宅上的字,皆是出自當時善書者的手跡,不管是源於二王或是歐虞顏柳,總能保持一定水平的,「飄逸瀟灑,豐腴端莊」是它們給我最直接的感受。

既然民宅屬「私有財」,主人個別的偏好和品味,無形當中卻讓可能千篇一律的形式起了生動的變化。浦邊蔡永耀宅就採用東山書法家唐一川的行書橫匾「瓊林世澤」,字體蒼勁,筆勢雄渾,也表示主人不忘根本之意。官澳某民宅大門門楣上用飄逸又沉著的行書筆調寫著「隴西衍派」的堂號字樣,上款還留著民國二十三年夏月幾個小字。碧山陳氏洋樓大門聯,隨著溫潤豐腴的楷書,用白灰塑出陽文聯對:「蝸廬竣曰茍曰茍又曰茍;矮屋成於斯於斯復於斯」,對照眼前這棟風韻猶存的二樓龐大建物,這幅聯深刻的表現出建屋人當時的謙卑心情。浦邊洋樓「碧月軒」和碧山「睿友學校」都是用碎磁片黏貼而成,表現出人工的精巧和裝飾的趣味。山后民俗村一間二進式住屋的木門上,用方整的線條浮雕出一幅鑲金的聯對:「天開化育時當盛;人發禎祥運際隆」,裝飾意味濃厚的篆書變形文字,因為不是那麼容易辨認,這倒給了好事者多了一個駐足與思索的機會。官裡一棟不起眼的古厝後側,一塊普通的紅磚上鐫刻著「石敢當」三個字,筆畫堅挺,字形俊秀,是出自對歐體楷書有相當素養者的手筆。東社一棟剛修竣的古房子,正面雍容華美,古意盎然,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牆面不只保留了戰地政務時期的楷書標語字「軍民合作」,屋主更在最近整修時用黑色油漆加以美化,形成標語文字與閩南建築「和平共存」的畫面,讓人見識到一個「文化移植」的好例子。

民宅書法還有很多可以著墨的,這裡只先來個拋磚引玉,有朝一日當您也懷有像我一樣的心情時,您的發現也許會更幽微,數量也當千百倍於我呢! 

  一般來說店招主要的目的是要招徠生意,讓過往的行人一目了然,所以它必須被寫得大方而明顯。寫大字雖因人而異,但若以寫榜書的方式來經營佈局,應該就不會相去太遠了。榜書的筆勢須飽滿堅實,字體要綿密渾厚,這正是大字的艱難所在,即使臨池多年,一旦落筆於寬廣的紙面上,往往還是心有膽怯,顧得了筆法,卻顧不了形貌,要不就是把握住形貌,卻丟失了佈局章法。為此我對那些能揮灑大筆寫出漂亮店招的書家,是打從心裡佩服的。

記得去年九月我和敏達受邀赴漳州畫展,閒暇時分漫步在漳州市老街的人行步道上,除了香港路兩座石牌坊引人注意外。我的目光竟不時的停駐在兩旁老店舖門額上那些古意盎然的手寫店號上頭。心想時代一直在變,市招的面貌隨著壓克力、霓虹燈乃至電腦數位等技術,也跟著不斷翻新,就像孫悟空七十二變,從沒止歇過。今日能在漳州的古街上,望見這麼多手寫的市招,一種思古的情愫便油然升起,真是叫人興奮啊!隨即猛按快門,巴不得一下子就將這份「驚喜」,通通收進相機裡頭。

這回書法欣賞課,漳州老街的經驗正好給了我一些提示,該回頭來看看自家老街的店招了。清明過後的某一天,我起個大早,帶著簡易型的數位相機,在市容冷淡的金城莒光路和中興路穿梭著,這樣來回的走了幾趟,仔細的尋找我所要的老市招。但舉目所見,絕大部分的店招已經被新式的廣告招牌取代了,能以手寫方式留存下來的市招真是鳳毛麟角。

莒光路中街「存德藥房」橫匾,醒目而古樸的高掛在藥房的門楣上,略帶側勢的字體,跌宕中顯得沉穩,可以看出是用黃山谷筆意揮寫出來的。對面的顏存仁中藥房,大清早就已診客盈門,「顏存仁」三個顏體大字,是用水泥凸起在白色的瓷磚上,黑白對照,清晰明白,寬厚的筆畫和豐腴的字形看起來有些含蓄。頂街「天生堂藥局」也是顏體字,筆調、字形在嚴謹當中帶著放逸,有一氣呵成之勢。下街「湖泉峰銀樓」,以行入楷,方筆的意味濃厚。觀音亭右前方「鼎興紙舖」,字體方整,楷中帶行,收筆出鋒,顯現出書寫者的篤定。左側的藥房「回生堂」三字,顏體字,筆觸堅硬,字形緊而不放。走過牌坊,莒光路一段的三友早市雜貨店,黑色木匾上的「三友」二字,運筆流暢,雍容大方。中興路上的「僑光」店號,行草互用,迭宕不拘。往上再走右側錦芳棉被行,短小的木匾上,幾乎被「錦芳」二字填滿,筆畫舒坦自如,字形鬆緊合宜。靠近北帝廟的「名記貢糖」,隸書體勢,端整當中有著活潑俏皮的特質。 

  以前金門就是戰地,在緊張對峙的年代,這裡真是一個血肉糢糊,肅殺森嚴而不可親近的地方。那時候強調「軍事第一,戰鬥為先」,一切的作為無非就是圍繞著它。為了鼓舞軍心,振奮民氣,各式各樣的標語傳單充塞眼前,即使已讀過千遍也不敢表現出一絲絲的厭倦,疲勞轟炸的結果,迫使幼小的孩童都能對那些醒目的標語文字,讀得朗朗上口,背得滾瓜爛熟。

這回我到鄉下走動,就特別去注意當年寫在民宅牆上的各種標語文字,只是尋尋覓覓,當時「一切為反共」的「字海」戰術,竟然好像在一夜之間消失了,好多當年被莫名其妙書寫在牆面上的字跡,已狠狠的被刮除掉,如今只剩下一個個模糊的圓形刮痕,若有似無的殘留在牆上。但無論如何那個用「標語文字表達軍民意志」的時代,畢竟是金門人曾經過的一個共同記憶,若任其消失無蹤,也是頗為可惜的!

走過一些村落之後,倒也讓人尋到一些蛛絲馬跡。為了達到宣傳的效果,標語字一般都寫得非常大,工整的多但隨興的也不少。大體上可以歸類在三個範疇當中:一是美工字體(以標準仿宋體為主),有青嶼的「解救大陸同胞」、浯坑的「忠領袖」、西園的「」「袖」(忠、領二字已被抹去)、新頭的「雪恥復國」。其次是圓筆的顏體書法,有榜林圓環無名英雄碑上的「把思想變為信仰」等文字、青嶼的「服從」(其他字跡已失)二字和「實行三民主義」、后盤的「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已褪去)四字、頂堡民宅正面的「忠誠」大字、碧山的「忠領袖」等。三是方筆的魏碑體,有湖尾東堡中興台兩側用水泥塑起的陽文對聯「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陽宅仿于右任的早期魏碑體對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和「金東電影院」五字、浦邊民宅側面「服從最高領袖」以及新頭村的「完成復國使命」等。

這些標語書跡,原是兩岸特殊局面下的產物,更何況當年塗抹在一般民宅上的標語字,百姓是不被徵詢的。現在局勢改變了,很少屋主不立即將這些原就不協調的文字去之而後快的。今日能被我放在相機裡的幾乎都是破舊房舍牆面的殘留,有朝一日當房子被翻修改建,它們必然也會煙消雲散的。可喜的是前述東社民宅「軍民合作」字樣的被保存和美化,不只讓人見識到屋主的包容力,也彰顯出只要多一點慧心與巧思,文化的融合是可以無限的。

我以一顆「求索」的心,走過市街巷弄,走進村莊田野,一些原先不太在意的事物,頓然在一瞬之間「亮」了起來。我也清楚這樣的一個題目,可以再深廣的地方還很多,就正如在演講時向觀眾說過,這是一個不太容易完成的課題。但未能完成又何妨,那正表示可以一直不斷的從做的當中去咀嚼「發現」的喜悅,這點正是我心中所最企盼的。(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