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海若有情

發布日期:
作者: 婁列。
點閱率:522
字型大小:

營業部門的職工,張飛看刺蝟──大眼瞪小眼,這位從美國回來的洋博士到底有生意眼光。「賠不了」陳董的嘴樂歪了。

其實杜台和並無「生意眼光」,只是他推出去的書,質量好、水準高,決不是投機取巧的書。作為一個出版家,應該設身處地為讀者著想,才能贏得人心;抓人心要抓大多數,坦白地說,老中青都要爭取,那才能夠賺到鈔票。台和時常在編輯部說:「別把讀者看成白痴、凱子;上海的余秋雨只唬住時髦青年,香港的金大俠的讀者只是官僚政客,真正求知識的讀者是大多數。為什麼翻印諾貝爾文學獎高行健作品全集在倉庫都爛了,連海峽對岸也無人問津,這證明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杜總編輯雖是美國留學,他並不喜歡美國作家的作品。他最服膺林肯的一句哲理的話:「你只能欺騙少數人於一時,卻不能欺騙多數人於永久。」若想從事出版事業,應該少印那些騙子的書吧!

凡是新書出版,有些商販通過學者、傳播界舉行座談、炒作,這裡面都值得人們思考。杜恆小時候在北京住過。他每逢生病,母親總是到同仁堂買成藥給他吃,吃了就會痊癒,絕對見效。但是,百年老店同仁堂,從未在報紙登過廣告,也沒在電台廣播宣傳,最讓人不解的同仁堂從不減價促銷,他要五十元,給他四十九塊九毛五,也不行。這就是「先賺人心,後賺鈔票」的明證。

陳凌的心,宛如一名有理想的革命戰士,沿著這個經營策略道路前進。

暑假期間,杜台和為了實現童老的提議,他跑了一趟大陸,對文學書籍做了走馬觀花式的市場調查,發現北京、西安、南京、廣州、杭州這幾座城市,依然保持質樸優美的出版傳統;不過,台和對上海出版界的烏煙瘴氣現象,感到訝異、吃驚,那一派低級庸俗的海派風氣,似乎跟四人幫的經營舞台扯不上關聯。始作俑者,應該是外地來此的淘金客。宛如紐約華爾街的猶太人一樣。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連上海灘著名的復旦大學文學教授,也成了販賣西方文學思潮的掮客。

海派文學的銷路,不僅貽害了無數純潔的大陸文藝青年,也戕害了不少台灣的愚昧無知的讀者。有個台灣出版家,大量引進海派文學作品版權、翻印、傾家蕩產,最後自裁身亡。這個祕史上海人、台灣人都茫漠不曉,但是杜台和卻深鐫在腦海裡。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