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導讀 廈金民眾妙讀《西遊》

發布日期:
作者: 張再勇。
點閱率:626
字型大小:

《西遊記》一書談仙說佛,語精言怪,不獨廈金民眾,甚至在全球華人世界中很受歡迎,孫悟空、豬八戒等鮮活形象深入人心;三打白骨精、夢斬涇河龍等離奇故事童叟皆知;地獄十八層、如來山五行等境界奇幻,攝人心扉。於是乎,儒釋道三教紛紛與《西遊記》套近乎,或說談禪,或說釋道,或說論理學,儒教曰「《大學》之別名」,佛教稱「《華嚴》之外篇」,道教號「古今丹經中第一部奇書」,借力使力弘揚教義。

猴潑豬懶僧膿包

西天取經路遙遠、艱辛而枯燥,但有了活靈活現的唐僧師徒四人,讀者當然過目難忘,愛不釋卷。這不,唐三藏仁慈而迂腐,孫悟空英雄而「撒潑」,豬八戒愚懶而滑稽,沙和尚憨厚而忠勇,但師徒四人總能化險為夷,終成正果。

孫悟空 悟空,即「勿空」,就是不必空,不要理會佛家的所謂「空」,該怎樣就怎樣。孫悟空,還真是人如其名,「天真地秀、日精月華」孕育的石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雖是有情眾生,卻超脫欲界、色界、無色界,不受生死輪回,蹦出金木水火土五行山,無法無天,不生不滅,一切都是「任我行」。孫行者,敢於「競爭上崗」,真行!這不,耍本事,尋瀑源,探出「水簾洞」,號尊「美猴王」。行者孫,崇尚「強者為尊」,真行!拜菩提,學神通,筋斗雲十萬八千里,玄功變化七十二般;闖龍宮,得「如意金箍棒」;入地府,勾掉生死簿;鬧天宮,「弼馬瘟」敢稱「齊天大聖」;亂蟠桃,攪盛宴,打上靈霄殿,掀翻八卦爐,煉就火眼金睛,打得十萬天兵天將落花流水,為的是「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者行孫,堅信「勇者無敵」,真行!誠取經,善鬥戰,偷吃人參果、黑水河擒孽龍、三調芭蕉扇、激戰六耳猴、計鬧釘耙宴、挾捉犀牛怪。孫行者「知恩圖報」,真行!孫行者,恍惚聽來像極「倖存者」,在天上與地下合謀下,在東方與西方合擊中,在佛道儒共同欺哄、打壓下,能堅忍的倖存下來,不容易;但是只記恩不念仇,目空一切的孫悟空,皈依之後,一生仍拜三人——如來、觀音和唐僧,果然是「如子歸父」的恭順唐僧,「如民依王」的歸投如來,「如怯依勇」的依服觀音菩薩。

豬八戒 八戒,說白了就是「八解」,佛家的八項戒律對他都解開、解脫和解禁,可以不理不會、不禁不戒。瞧瞧豬悟能,還真是「無能」,死坐活吃橫豎不愛幹活,就是「八不戒」忒強,大夥兒扳指數數:不戒殺生,每每小妖已被孫悟空打出原形,無法反抗了,他的釘耙就揮得特別猛,一下子把「俘虜」打死了。不戒偷盜,五莊觀偷吃人參果,吃了分內的不知其味,還想著分外的,是天下第一大饞豬,給唐僧惹來了大麻煩。不戒淫欲,當天蓬元帥,調戲月裏嫦娥;被貶人間,招親高老莊;取經路上,更有好色記錄七次,如,四聖試禪心時連老太婆都想娶、見白骨精就動凡心、誤飲子母河水對招女婿有一點動心、垂涎西梁女兒國王美色、變成鯰魚兒只顧著在纏絲洞女蜘蛛精「那腿襠間亂鑽」、跌腳捶胸後悔沒去接假公主的繡球、見到收玉兔的嫦娥又曖曖昧昧的自作多情。不戒妄語,整天胡說八道,大發牢騷,巡山時躲著睡懶覺,編瞎話,還一路走,一路溫習,好笨好蠢好可愛;愛打小報告,常常攛掇唐僧念緊箍咒。不戒酒:在高老莊欺騙唐僧說觀音菩薩沒讓戒酒,整日裏常想著大魚大肉大口喝酒,逮到機會,就餓鬼孤魂似的拚命吃啊,喝啊。不戒眠坐高廣華麗之床,見著閨房繡床,就死皮賴臉的摸一摸、坐一坐、躺一躺,過過幹癮。不戒裝飾打扮觀聽歌舞,常常搽香粉,抹胭脂,頭插鮮花,忸怩作態。不戒齋:一天到晚,不管是大蔥、大蒜、韭菜、薤菜、興渠的「五葷」,或是大雁(有夫妻倫常)、家狗(護主)烏魚(懷忠敬之心)的「三厭」,還是大魚大肉的腥血,反正,哪管它午後午前,哪管它非時正時,什麼都想吃。別的清規戒律,豬八戒也不遵守,比如有小貪,常私設小金庫,把私房錢藏在大耳朵裏,為得到「寶貝」,卻背回了烏雞國王的屍體。不過,有了豬八戒的呆頭呆腦、弄巧成拙,才有了故事的妙趣橫生,令讀者常常捧腹大笑,也就特招人喜愛了。

沙僧 沙僧即「殺生」,就是殺人如麻;悟淨即「無淨」,就是不乾淨。且看書中模樣,那「一頭紅焰發蓬鬆,兩隻圓睛亮似燈………項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正如沙僧在流沙河上,向豬八戒所誇口,遭貶流沙東岸上短短的一段時間裏,他「飽時困臥此山中,餓去翻波尋食饗。樵夫逢吾命不存,漁翁見我身皆喪。來來往往吃人多,翻翻覆覆傷生瘴。你敢行兇到我門,今日肚皮有所望。莫言粗糙不堪嘗,拿住消停剁胙醬」,真不知殺了多少善男信女,吃了多少無辜百姓,最確鑿的證據,就是——項下的骷髏項串。即便改邪歸正,也是一無是處,要麼在這山林給那妖精捉了,要麼在那洞穴被這魔怪逮了,除了挑挑行李還比較在行,保護唐僧的事兒就不敢恭維了。

唐僧 唐三藏,原本肩負「談天、說地、度鬼」的勸化普度眾生的使命,怎奈懦弱無能、平庸迂腐,明明是肉眼凡胎,識不出真假是非,還老是冤枉孫悟空,一次次吃虧,一次次上當,仍不知「吃一塹、長一智」。取經路上,動輒驚慌落淚,紛紛淚流、魂飛魄散、戰戰兢兢、毛骨悚然,要麼,說「似此艱難,怎生拜佛」,要麼,「坐不穩雕鞍,翻跟鬥跌下白馬」,一副膿包樣子;耳軟心活,一味行「善」,卻又好壞不分、是非難明、妖人莫辨,常常把吃人的妖怪當好人,卻又不肯聽從孫悟空的良言勸告,動輒念緊箍咒壓制孫悟空,頭碰南牆仍不彎腰。難怪,有人說「男不讀《西遊記》」,原因就在於此,試想,男人性子急噪,看到唐僧老是冤枉孫悟空,搞不好,急火攻心暈過去,書沒看好把身子搞壞了,豈不冤枉。 

 諷神譏佛揶揄世

  《西遊記》一書,對天上的仙、西天的佛、地府的神和人間的將相帝王,信手拈來,涉筆成趣,調侃尋開心,用心良苦地撥雲見月,讓讀者領悟到,所謂乾淨「樂土」不過如此而已,一切都在我們身邊,一切都是世態人情,原來「人間即樂土,樂土亦人間」。

玩世有不恭 「唵嘛呢叭咪吽」:明成化年間姚福在《清溪暇筆》作了最好的注釋,那就是「俺那裏把你哄了也」。難怪乎,電影《西遊記》特寫了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時,心有不甘地大吼,「如來,你把俺給騙了」;難怪乎,被壓五行山五百年後的孫悟空,遇上觀音菩薩,依然不服氣的大叫,「如來哄了我」。看來,無邊的佛法,不過一句哄人的話罷了。五聖成真:唐僧、行者、八戒、沙僧、白馬即「一人之五臟全形」,五聖成真,是唐僧一人功成行滿,是大乘佛法事業已成。孫悟空封「鬥戰勝佛」也就罷了,反正,「戰鬥」是老孫的一種追求和享受,一時半會也改不了,何況誰真想管也管不了;暫不提白龍馬為「八步天龍」,迂腐的唐僧成了旃檀功德佛;單說那色有貪小便宜,動輒「分行李」、「散夥」,想臨陣脫逃的「無能老豬」,竟謀得「淨壇使者菩薩」一職;還有那沙和尚,雖然傷生吃人造業,最終成就「金身羅漢」。這,告訴我們什麼呢?看來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好生之德: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僅為一把琉璃盞,把沙僧貶到流沙河,每七天派人拿飛劍刺他胸口;鳳仙郡只因看管不善,「齋天素供」被狗吃了,竟被罰三年無雨。一葉知秋,如此,報復心態之重,報復手段之殘,世所罕見。唐太宗還陽:李世民魂遊地府,判官崔玨因生前是「先皇帝駕前之臣」,又與魏征八拜交好,遂「走後門」,私改生死簿,見太宗應死於「貞觀一十三年」,便「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變成「貞觀三十三年」,讓李世民增壽20年,還魂陽世;更奇怪的是洞察陰陽兩界的十殿閻王竟耳塞目盲遭蒙蔽。

精魅具人情 妖精妖怪,神神秘秘,秘秘神神,其實也沒什麼可怕的,都保持著最原始的物性,頗為熟悉,就像家裏或鄰居圈養的家畜家禽,只要認清了它們本來的面目,也就沒有什麼恐怖猙獰可言了,讀者在閱讀中可體會到絲絲樂趣。如,黃花觀的多目怪蜈蚣精,被藍婆菩薩用一根從公雞眼裏煉出來的法寶——繡花針,一下就制服了;毒敵山琵琶洞的蠍子精尾上毒針就是法寶——「倒馬毒樁」,但被昴日星君(大公雞)昂脖高叫幾聲就死了,這正合了閩南俗語「雞窩裏沒有隔夜的蜈蚣(蠍子)」,就是說雞是蜈蚣、蠍子的天敵,未料到「成精」後的蜈蚣、蠍子類,依然如此不堪;還有那盤絲洞的蜘蛛精從肚臍裏噴出絲繩,可以織成大絲篷罩人;生來會打洞的白老鼠精住在了陷空山無底洞;金翅雕一扇九萬里;玉兔精跑得特別飛快等。

神魔通世故 道教的神妖、釋教的佛魔與世間的善惡人等,其實都一樣德行。作惡的神佛就是妖魔,行善的妖魔即成神佛,神佛與妖魔僅在一念之間,就隔著薄薄的那麼一層紙,善信們務必牢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宰相家人七品官:阿儺、伽葉二尊者因向唐僧索取不到「人事」,便欺騙唐僧師徒,給了一包「卷卷俱是白紙」的「無字之經」,而如來卻笑說「經不可輕傳,亦不可空取」。看來,人如此,佛亦如此,再神聖、再尊崇、再高尚,一樣追求五穀雜糧,謀取功名利祿。不怪乎,古往今來人世間寺廟裏所謂「佛、法、僧」三寶之一的和尚,大半白白胖胖、皮嫩肉細,非一般善男信女能比得上了的。上樑不正下樑歪:孫悟空抱怨那些「天上來的精」,危害百姓,荼毒生靈,動輒想「吃唐僧肉求長生不老」,確實都跟西天菩薩和天宮神仙脫不了關係,且每每被主子以「收服」為名,行包庇之實,不許悟空追究為難。最厲害的當數悟空最敬服的觀音菩薩,朱紫國的妖魔賽太歲是她的坐騎金毛吼、通天河魔頭是她蓮花池的金魚、紅孩兒是她身邊善財童子、黑風山黑熊怪是她後山的守山大神。還有那太上老君,平頂山金角、銀角大王是他看金爐、銀爐的童子,金兜山的獨角犀也是他的青牛;小雷音寺的黃眉大王是彌勒佛司磐的赤眉童子;獅駝山三怪分別是如來的大鵬鳥、文殊的青獅和普賢的白象;萬靈竹節山的九頭獅子是太乙救苦天尊的獅獸;比丘國國丈是壽星所騎的白鹿;碗子山黑松林的黃袍怪是二十八宿中「奎木狼下界」,另有,諸如廣寒宮的玉兔、黑水河的黿龍、無底洞的老鼠精等,無不是借妖魔來畫個影子耳。

文奇物異事兒怪

  《西遊記》不愧為一部奇書,詩詞歌賦學究天人,情節筆墨左右回環,精怪神佛前伏後應。

事常湊巧方成書 《西遊記》一書,事事無不巧,一件取經事,東土開花,西天結果;一個孫悟空,生在東勝,成於西天,一趟西天路,往返十四年(五千零四十八日),取經五千零四十八卷。《西遊記》一書,事事常有蹊蹺,為了如來的「不可輕傳,亦不可空取」三藏真經,且看那孫行者空懷十萬八千里筋斗雲,興歎十萬八千里西天路,鴻溝難越,只能陪唐僧一步一步走過去,不能背著飛,不能抱著跑,真是「急中風偏遇上慢郎中」,沒辦法,就為了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就為了勞筋骨,苦心志,磨練意志。

文具陰陽之自然 《西遊記》故事曲折離奇、引人入勝,書中一切人事物,都是縹縹緲緲,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既有金碧輝煌的靈宵寶殿,祥雲繚繞的瑤池仙境,又有金鑲玉砌的東海龍宮,陰森肅殺的十八地獄,還有風光綺麗的名山絕勝以及氣象莊嚴的寺剎道觀,把怪異的事兒和瑰奇的景致融合在一起,帶領讀者展開幻想的翅膀,飛進一個光怪陸離的神魔世界,到深山惡水、妖魔洞府,展開一次次殊死的搏鬥。時人稱,吳承恩是以山嶽作硯,雲霞作箋,長虹為筆,化氣為文;今人讀來,如入四時寒暑之中,俯仰其間,莫識風雲之奧妙。

物有天地之造化 《西遊記》景致異,龍宮海藏、瑤池玉闋、幽冥地府、紫竹雷音、西天勝地,還有黑風山、烏雞國、朱紫國、鳳仙郡,更有那八百里黃風嶺、八百里流沙河、八百里火焰山、八百里通天河、八百里荊棘、八百里稀柿、八百里獅駝國,洞洞魔王名號各異,處處山林事件紛爭。《西遊記》名號異,玉皇王母、二郎真神、三星福祿壽、四海龍王、六耳獼猴、九頭怪蟲、十殿閻羅、十八羅漢、如來觀音、心猿意馬。《西遊記》言辭異,「破爛流丟一口鐘」:是明代村言俚語,意思爛斗篷;一口鐘,指長而無袖、左右不開衩的直裰斗篷(僧袍)。「四大天師」:張道陵張天師、葛玄葛仙翁、許旌陽許真君、丘處機丘真人。「弼馬溫」:即「避馬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說「馬廄畜母猴避馬瘟疫」,玉皇大帝還是知人善用,讓孫悟空這石猴管理天馬,馬兒自然膘肥體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