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再談大馬華人的困境─大馬華人的「八二三」驚悚

發布日期:
作者: 鎮伯。
點閱率:711
字型大小:

狂妄的「華人寄居」論,嚴重傷害廣大馬來西亞華裔,執政已逾半世紀的「巫統」黨,將自敲喪鐘。

一、引言

今年是金門「八二三砲戰」五十週年。當海內外金門人及參與此一戰役的各界人士,正因金門遠離砲戰烽火的肆虐;擺脫戰亂悲苦歲月;即將另展和平新局,而大大慶祝之時,不意遠距金門千里之遙的馬來西亞華人,卻承受著如同五十年前的金門「砲戰」災難。今年八月二十三日那天,大馬政壇爆發震驚華裔社會的粗暴種族歧視言論。那種欠缺平等包容,極具殺傷力的意識型態,猶如「八二三」砲火,同樣構成對金門人與大馬華人的嚴重傷害。

馬來西亞執政集團「國陣」內的主控勢力–「巫統」黨,內部重要的領袖之一的阿米斯邁,此君竟於二十三日在黨內政治會議上演說時公然宣稱:「華人在馬來西亞只是寄居者」;「因此不可能與馬來人享有平等待遇」。其後又再蠻橫宣稱:「華人有如美國之猶太人」。此等粗陋愚蠢又自大的言論,引起大馬華人一片譁然!群起譴責,即連「國陣」內之華人政黨–「馬華公會」亦奮起指責。但「巫統」代表國陣之發言人竟稱:「阿米斯邁只是在『闡述歷史』,拒絕道歉」!直到內外壓力湧至,首相巴達威‧阿杜拉與副首相納吉,才對內部施加壓力,並表示歉意。無奈為時已晚,傷害已深!

以「巫統」為首的偏激馬來人,此等作為極其不智。蓋馬來西亞是一多元族群建構而成之國家,挑撥種族對立衝突,將導致內部紛爭,影響國家之穩定與發展。何況「國陣」集團能執政掌權,「巫統」勢力雖大,若無華裔政黨諸如「馬華公會」等政團之支撐亦無力長久執掌國家權柄。今之粗暴言論,日後必引發華人的不滿與出走,導致「國陣」的分裂,瓦解執政權。果不出所料,早已虎視眈眈的在野領袖安華,乘機而起,進行分裂「國陣」、挖「巫統」牆角,企圖奪取政權,以結束統治馬來西亞長達五十餘年的「巫統」黨。遂而引發「驚爆東南亞」:政治區塊即將挪移;馬國政局大「變天」的國際詭譎預測!

筆者三年前曾參與「南僑口述歷史參訪團」,前往馬來西亞。從事對金門鄉僑之探訪採錄,對大馬人身處異域的艱困情境;鄉僑們的疑懼憂苦,有較貼近的實察與了解。返金後亦曾在金報副刊發表《大馬華人的困境》拙文,以論析馬國華人的艱苦處境及因應之道。今日面對大馬華人的此一「八二三」驚悚所遭遇的深重傷害,基於華人同胞情義,不得不再提出呼籲,以期能予大馬華人略盡「棉薄之力」!

二、大馬建國史─馬來人至上主義論

東南亞地區就地緣關係而言,鄰接中、印兩大古老文明區,自古以來即深受此兩大文化之影響,千百年來中國與印度即不斷的以宗教、商貿、移民向此一區塊地域開疆拓殖。馬來西亞位居東南亞地帶之「中心區」,且為海陸銜接之橋梁,中、印長期歷史演展對其影響必然顯著。該國人口除早期古居民馬來族外,其後又有華人與印度人長期不斷的大規模移住。時至今日馬來人、華裔與印度裔仍共構為馬國的主要民族。

自十八世紀後期,歷十九世紀至二次大戰結束,近代為期一百多年之演變,馬來西亞漸成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英國為便於統治馬來半島,對境內族群之競爭矛盾,常採分化制衡的策略。因華人勤奮,善於累積財富,經濟力日趨雄厚,且有自身特殊的強烈文化傳統。英人懼畏,馬來人嫉妒,故英國殖民政府常藉馬來人以打擊華人。待到一九五七年馬來西亞步向獨立建國,英人遂將國政大權移交馬來人。自此馬來人掌控國家大政,大肆排斥打壓華人與印度人。日後雖有華裔傑出人士,諸如李光耀……等人的奮起抗衡,但因新加坡脫離大馬獨立。而華人在馬國的「馬華公會」,因深受東姑拉曼、馬哈地,以及今日的總理巴達威的羈縻壓制,淪為巫統之屬從,喪失真正的抗衡力量。再者是馬國建國初期所製訂之「憲法律約」,由於華人的輕忽其傷害性,未行嚴正之協商,以行權利平等之爭取。遂使馬來人得以輕易藉憲政律規,制約其他弱勢族群,維護馬來人的獨享特權。此後馬來人即得以壟斷馬國的政、軍、教育、社會、經濟的大權圖利自己族群,而華裔與印度裔弱勢族群,只有徒呼「負負」了!

今日「巫統」黨的阿米斯邁之謬論,凸顯馬來人菁英統治階層背離時代潮流的錯誤認知。然而衡請大馬建國五十餘年,此種歧視、排他之行徑,絕非單一事件;那已是層出不窮,屢見不鮮之事了。馬來人承襲十九世紀英人殖民統治之思維,即「種族優越論」,力求提升馬來人的自高自利意識。故而建國以來一直以馬國的「國家主人」自居,視華裔與印度裔為「外來者」,極盡排斥、打壓之能事。每當馬來人藉故發動「排外」暴動,特別是「排華」事件爆發時,華人的生命財產必首先慘遭重大傷害。數十年來的「排華」動亂,對大馬華人而言雖未若印尼華人悲慘,但仍一直是種揮之不去的無盡夢魘!

三、粗暴的「華人寄居」論必自食惡果

盱諸東南亞民族史,華人大舉移居此地區,諸如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地應在十九世紀初。歷經兩百年的生存拓展、艱苦奮鬥,終能在各族群中脫穎而出,在商貿財經領域嶄露頭角;在各國中擁有強大的經濟力與較高的生活水準。但很不幸的亦招致各國政府與當地原住族群的敵視、嫉妒。他們深畏華人勤儉、耐勞、奮鬥不懈的競爭力。其心結所型塑之意識,有如昔日歐洲各國對散居各地的猶太人,所懷的那種極大深層戒懼,而崩裂出來之心理投射。其構成的「莫須有」罪名,日後均常導致重大的種族流血災難。

自建國以來,大馬華人不斷的為振興馬國經濟努力不懈,兩三百年來他們對馬來西亞半島的繁榮與進步,貢獻卓著。但令人遺憾的是馬國政府與馬來人,居於其人口的優勢、擁有的軍政實力,常對華人採敵視懷疑的心態。每當政團內部或國內施政發生困難、面臨危機,則「排華」事件常為轉移焦點,藉之以發洩的窗口。今日「巫統」黨領 袖之一的阿米斯邁,所引爆的大傷華人,荒謬至極之「華人寄居」論,乃源於此。蓋「國陣」政團,自三月大選慘遭人民唾棄,招致重大挫敗之際。「巫統」黨內部鬥爭時起,統治權危機乍現;又深恐華族菁英介入操作,使「國陣」走向瓦解,而予在野之領袖安華乘機奪取政權之疑懼,遂不惜宣揚此一狂論,妄圖藉此嫁禍華人,進而團結馬來人,化解馬來族內部精英統治階層之矛盾對立。

當前馬來人政治領袖,各據實力互鬥激烈。前有總理馬哈地與副總理安華的十年纏鬥,其後又有馬哈地與現今總理巴達威‧阿杜拉的惡鬥。現有阿杜拉與副總理納吉的相互猜忌,接著是阿杜拉與安華的政權大對決。而鬥爭的戲碼還竟延燒至台灣呢!馬來人政治菁英階層那種「家父長制」的威權性格,嗜權如命的名、利糾葛,讓他們常假民主之名行鬥爭之實。長期的權鬥與對立,在在顯示馬來人的內部困局難解,「華人寄居」論,驚醒了華人,也敲響「巫統」執政的喪鐘!

四、全球化與新文化價值觀

 當今的世界由於交通、商貿、資訊科技的全面快速化互動,全球人類已步入有如同當代某位趨勢大師所言的「世界是平的」新時代。此一全球化趨勢,與上古或近代那種小規模、點狀或較大規模帶狀的流通實況不同。它是超越時空,全方位立體性的;它摒除西方近代種族與文化優越意識;它強調:尊重、互信、平等與包容。由於人類各族群在不同的時空交會中,所形塑之文化內涵有別,也就各自展現不同的本質與特色。因此各族群、各地區之文化沒有優劣與好壞等級之別。全球人類共處於一個猶如北京奧運標揭之「同一世界、同一夢想」的時代;欲達共存與共榮,必須捐棄成見、平等互愛,讓各族群及其孕育之文化,皆能繁榮滋長,兼容並蓄。俾能競展特性、百花齊放。讓多彩多姿的豐富與多樣性文化,共譜人類美好的新願景!

綜觀全球各洲,雖邦國林立,各擁主權,甚或高唱國族意識。然而衡諸多數國家境內,均為多元族群與不同文化共構並存之國度。故近代西方之「民族主權」之狹隘意識型態,已不適合也不見容於當前「全球化時代」。今日馬來西亞執政集團內部第一大黨「巫統」,其愚昧的種族歧視政策與排斥打壓國內弱勢族群與不同文化,必不容於當前國際環境與時代洪流,日後必為聲討與撻伐之對象。

當今在野之馬人政壇領袖安華,已深悉其歧視與不平等,對日後大馬國家社會發展之傷害,故起而倡導廢除馬來人特權。我們期待若安華執政後能早日實現其承諾,使馬來西亞步入一族群平等和諧,文化兼容並蓄,經濟繁榮富裕的新國度。往昔被稱為「穆斯林國家模範生」的馬來西亞,吾人企盼能因族群「平等與包容」桂冠的加持,再度於東南亞地區的歷史星河中閃亮耀眼。

五、大馬華人脫困之道

 筆者在三年前為文,曾針對此困境之因應,略提數項建言。今再藉之以剖析論述,盼我華裔同胞、仁人君子能登高呼應,化為具體行動,以期早日擺脫此一危機。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