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三晉遊來關中行

發布日期:
作者: 李素娥。
點閱率:743
字型大小:

第十窟是個繽紛飛動的佛國世界,主壁及東西兩壁雖已風化,但南壁門窗兩側上、中、下三層,以層面設計的方式,清楚地呈現六個不同的佛教因緣故事。

第十一窟,是個方形塔廟窟,塔柱分三層,第一層四壁皆雕一佛像,為四方四佛,第二層南壁開一方龕,內雕交腳菩薩,兩側各一思惟菩薩,其餘三壁均雕並排立佛,第三層四壁均雕阿修羅王形像,在西壁大屋形的龕下有美麗高大的七佛立像,在東壁上方南側有北魏太和七年造像題記,為雲崗石窟最早的造像銘,是研究石窟開鑿歷史的重要史料。

第十二窟像極了音樂舞蹈藝術的大廣場,有音樂窟之稱,刻著很多的伎樂天,有吹奏、打擊、彈撥等,有漢族樂器、西涼樂器、龜茲樂器,還有天竺樂器,還有飛天樂伎,也有二佛對坐像,宛如在佛國聖境中有著歡樂與自在。

第十三窟也是個大佛窟,主尊彌勒佛高達十三米,可惜風化嚴重,很多都已斑剝脫落,但這尊佛有其奇特是手臂下有一雙身承托力士,因佛像高大,站在底下看不清楚那雙身小力士,很多人為了拍這特殊造形,得找個好角度才能入鏡。

第十四窟就像被炸的蜂洞,雖有洞窟,但已嚴重的自然破壞坍塌,第十五窟有千佛雕刻,說著佛教「鹿女夫人緣」因緣故事。

每個石窟都有其佛像及神像,還有各種華美細膩的圖案雕刻,有興趣的人早就不忘拿起相機,把每個藝術傑作都拍下,但有人覺得都差不多,想仔細了解買本雲崗石窟的書畫冊,更能細看端倪。

來到第十六窟到二十窟這寬廣的地方,更是豁然開朗,也就是雲崗石窟宣傅標誌的露天大佛的地方,俗稱「曇曜五窟」,是雲崗石窟最早開鑿洞窟,曇曜五窟從東到西長達一百米,是雲崗石窟綿延一公里的石窟群中,山壁最平整,氣勢最宏大。

雲崗石窟有如此精湛雄偉的佛學藝術洞窟,得說到曇曜和尚,因他的佛學理性及人文素養,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三武之禍中的北魏太武帝滅法,仍堅持理念為佛教護法,更在北魏文成帝恢復佛教時,負責僧務,開鑿雲崗石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