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兵憶.金門

發布日期:
作者: 石弘毅。
點閱率:1,097

此外,太武山區還有一些古蹟與建築,如「毋忘在莒」石埤、海印寺、魯王墓、邱良功墓園等不少古蹟;還有太武山公墓、擎天廳等戰爭紀念建築等。只是沒想到退伍至今三十多年了,還未有機會造訪故地。如此一來,反而有一種渴望重遊舊地的期盼。
金門昔稱浯洲,作為明代防倭戰地,早在明初設立衛所兵制時,就設金門守禦千戶作為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取「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這也是金門之名的由來。受訓時常聽教官說,金門的地形就像一塊狗骨頭,它橫卡在大陸福建廈門前,敵人張大虎口卻吞不下來,言談之間,頗引以為豪。確實,金門特殊的地形成為天然的戰略要地,以及長期的軍事特質也造就金門居民的樸實性格,但不免有些戰地氣氛的壓抑。我想金門人的樸實強悍與自立自強的性格應該是歷史的產物,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金門,作為福建省的外島,外出南洋打拚的也不少。堅韌的海洋性格造成金門鄉親勇於旅居海外,曾聽地方有句俗諺說:「十去、六亡、三在、一回頭。」意思是假如有十個金門人遠赴南洋打拚,其中有六人最終是客死異鄉的。然而,金門人畢竟能夠克服各種艱難的生存環境,不管是遭遇船難,甚或盜匪打劫,或是在他鄉水土不服以致面臨生命之危。即使其中三成的人沒有能力賺取太多金錢,只能靠微薄的收入在當地度過餘生,而「一回頭」是僅有一成的人因勤奮打拚得以賺取金錢來傳承給下一代,甚至有能力回饋金門故土。因此,金門人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都應該是金門島的驕傲。

執戈枕旦衛社稷,
祈願兩岸無戰地,
金門島上護民生,
浯洲化作玉如意。
──〈兵憶.金門〉

但願金門永不再有戰火,它自古以來承受太多戰事了。經過幾十年後的戰地應該變化很大吧?如今想必與我三十年前服役時的印象已有很大的不同。衷心盼望有機會帶著妻兒再回金門,重登太武山。(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