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裡的眷舍果樹
我讀小學三年級時,擔任軍職的先父遷調到澎湖馬公,我們一家八口就申請進入篤行十村眷村居住。
眷村的房舍是按軍階高低,區分為獨棟建築及合併建築,我家被安排於戶戶相連的合併眷舍區,佔地雖不大,但該有的庭院、前後門、客廳、側間房、主臥室樣樣具備。特別是廣闊的前院,是大人平日休憩乘涼、孩子嬉戲玩耍的地方。
剛搬進來時,庭院裡有棵二米多高的果樹正在開花,那些花的花萼呈現鐘型,橘紅花色,只是凋謝的厲害,一段時日後,樹上就剩下不了幾朵。我們初時因不識其果樹名稱,本沒太多關注,直到結出了渾圓碩大、色澤殷紅的果子,才慢慢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當下大膽的摘了顆下來,猴急的剝開外皮,但見果內的籽粒水紅晶瑩,忍不住舔嚐了一口,瞬間,一股酸甜可口的滋味盈滿了整個口腔。幾個妹妹見我吃得高興,紛紛過來搶摘,很快的樹上果子就被我們給摘光了。
接連幾年,那棵樹又結了幾次果,然而數量一次比一次少,或許是疏於照顧原因,幾年後,果樹就開始枯萎,也不再見花開了,從此就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了。但那些年,我們還是不知道這果樹的名稱,直到年齡稍長些時,才知道那果樹叫石榴樹,屬於價格昂貴的水果,現在想吃還不容易買到。
有天,我在吃木瓜時,發現木瓜很甜,我把幾顆木瓜籽,灑落在大門邊靠牆的土堆裡,試著看能不能長出木瓜樹,並結出香甜的木瓜。此後天天盼呀盼的,一棵小幼苗真的從土裡鑽了出來,又過了好一段時間,木瓜樹的形體出現了,而且不斷的往上竄長,慢慢的超越了門牆的高度。又見樹上的結果木瓜由小變大,數量由少變多。
我見其中一粒木瓜雖然外型短小,但外皮顏色已漸漸轉黃,我把它摘了下來,擱置了一兩天後,就心急地將它剖了開,把籽去除掉後,拿湯匙挖著吃。哇!那果肉真的甜美,比以往所有我吃過的木瓜還要好吃。我望著木瓜樹,用手指反覆的算著木瓜的數目,心中充滿了期待。
哪知才沒過幾天,一道強烈的颱風過境澎湖,陣陣呼嘯而過的強風、狂瀉如瀑布的大雨,把屋頂上的煉瓦都摧殘的嘎吱嘎吱作響,實在挺駭人的。當下我有股不祥的預感,擔心木瓜樹無法承受如此大的風雨。可屋外的颱風還在肆虐,儘管心急,終究得等風雨停止後才能出外看看結果。
好不容易等到風雨停歇過後,我帶著忐忑的心情走到了大門邊,卻見到了一幕讓我心碎的畫面。只見木瓜樹攔腰折斷,殘枝散落在地面,成型的木瓜果粒碎裂成糊狀,一時間揪的我心好痛。那是種被剝奪了幸福的落寞感,讓期盼轉眼成空的無奈。
自家的果樹沒了,我也沒那個心情繼續再種了。當下,我把注意力開始轉移到隔壁鄰居種的那棵芭樂樹上。
當年,我們那區的房舍戶戶只隔著道矮牆,梢探下頭,都可瞧見鄰居院子裡種了哪些花、養了多少雞鵝,這部分是沒有多少隱私的。
我的隔鄰男主人,是個空軍飛官,女主人是國中的女老師,長的非常漂亮且很有氣質,聽說出身於當地的大戶人家,爾後,說巧不巧,居然還成為我國中時的導師。
我家剛搬過來時,與她一家還不熟識,但我對她家的芭樂樹卻曾經注意過很久。她院子裡種的芭樂樹,是棵年代久遠的老欉,幾乎覆蓋了她家整片院子,散開的枝枒甚至泛過了我們牆的這頭。
每到結果期,枝條上的芭樂結實纍纍,負果而垂盪的條枝隨風擺盪著,勾引著我們這群小孩子的目光。初時,我們還謹守著分寸,小心翼翼的只摘取著唾手可得的果子。但低矮的芭樂摘光了,後來就連長在高處的芭樂,也都被我用長竹竿套鐵絲給摘的一粒不剩時,我漸漸起了貪婪的念頭。
因為我們倆家的木造房子是相連的,而挑高的房子地板下又有空隙,我藉由空隙鑽進了她家的院子裡,想摘取他家院子這頭的芭樂。偷偷摸摸的得逞幾次後,我膽子變大了,待的時間更久了,也摘得更多了。
那棵芭樂樹結的是紅心芭樂,果粒軟糯香甜,是我以往從沒吃過的品種。直到如今,在市面上也少見此類芭樂,算是營養豐富的水果。
哪知有次,我正摘得不亦樂乎時,突然她出現在我的背後,我趕緊鑽了回來,臉色羞赧的通紅,心中且惶惶不安,深怕她會向我媽告狀。
誰知,她居然笑笑的跟我媽說,說她家那棵芭樂樹她採都採不完,與其放任讓鳥啄、讓果落,倒不如讓我們來幫忙採。所以,要我們以後去她家採時別顧慮太多,想採多少就採多少。
因此事,從此我們倆家就開始熟識起來了。他們夫妻倆待人親切,非常隨和,有時部隊舉行勞軍活動,師丈也會派車載我們到現場看明星表演。直到後來我有幸成為她的學生,我都會到她家請益功課上的問題。
後來,因為先父輪調回台,我們不得不離開住了五年之久的眷村。離別的那一天,女老師特別摘了一整袋的紅芭樂,要我們在路上吃。當我路上吃著芭樂,心中興起了濃濃的離愁,那鮮明的記憶到如今還依然存在著。
現在,篤行十村成為了觀光勝地,老舊的眷村也被徹底翻修整理過了,變成了潘安邦、張雨生的紀念館園區。回首前塵往事,雖然離今已年代久遠,但那些果樹,依舊在我的記憶裡繼續滋長著,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