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父親與何浦同仁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家箴。
點閱率:1,564

父親曾任金門陳坑(正義)、溪湖(多年)與浦山(何浦)三所國小的校長長達廿五年半,前二所任期僅四年,最後廿一年半全在浦山與何浦度過,未婚之前,想必父親以校為家,同仁之情,如兄似弟。
民國四十二年二月,父親在因緣際會下調任浦山國校,當年學校規模不大,同仁人數不多,全校師生宛如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同仁如手足、師生似親子,試看日後父親與師生的互動之情,便能了然。
提起「浦山」或「何浦」,毋庸解說,無人不曉,因為它已成金門一所國小的專名。父親是「浦邊國校」易名「浦山國校」的首任校長,第一屆畢業團體照是父親帶著三位男生三位女生到照相館合照,未見其他同仁,是否校長兼導師?不得而知,經查《何浦建校百年紀念專輯》,四十一學年度之前的資料付之闕如,也無人可問,只能作罷。
民國四十年代之初,僅以何氏家廟為校舍,空間侷促,校長同仁相處一室,寥寥幾位,感情尤深。我初次來臺參加聯考時,父親抄下幾位日後遷臺的同仁住址給我,囑我若有需求可找他們,意指「吃住借錢」都沒問題,這種交情,已非一般。記得重慶國中王振東校長曾說:「校長領導方式,大型學校靠制度,小型學校靠感情」,如此看來,王校長以制度領導,對老師相當陌生;而父親則與同仁搏感情。難怪離校的同仁,念念不忘「吳世泰校長」。
早年交通工具缺乏,遠到的老師唯有住校一途,民國四十六年,父親將吾家(蔡永耀洋樓)二樓右大房當作男教師宿舍;四十八年又商借隔壁趙氏古厝一間櫸頭做為女教師宿舍,記得許金龍、許清堯、薛永義、洪文章、鄭藩山、許榮緒、蔡水木、王翠玉、李麗輝等老師皆曾住過一段時日,印象最深的是有位男師,黎明即起,先流鼻血,並以臉盆裝盛,我極驚嚇,他卻泰然。另外薛永義恩師(教我小三音樂),常在二樓吹奏口琴,一曲「卡膜咩(海鷗)……」令我耳熟能詳。至於三餐,則向駐軍搭伙,高年級生須輪流到「雞髻頭軍營」提飯,經過一道漫長的迷彩網坑道才能抵達,後來改向后宅「王金城洋樓駐軍」搭伙,近了許多,父親與同仁白天是同事,夜晚成鄰居,朝夕相處,親如家人。
早年女子受教權不被重視,女師相對較少,何浦教師長年以來,陽盛陰衰,根據《何浦百年》記載:民國四十五年出現首位女教師李能慧,只教一學期;隔了三年,臺北女師畢業的王翠玉恩師(我小二導師)分發何浦,只教一年即往師大深造;接著李麗輝任教兩年,再來是許鳳珍,連續數年,女性同仁都是一枝獨秀、絕無僅有,可謂同仁之寶。及至後來,雖有徐燕芳、金閩玉、何翠瓊、吳寶珍、吳麗鳳、李淑銘老師的加入,也只點綴而已!
民國四十八年,浦山與何斗國校合併,易名何浦,何斗成分校,只收中低年級,記得有三位老師,張端榮沉穩內斂、丁開甲斯文儒士、吳志昂粗壯型男,這是我對他們的印象。吳志昂常來我家,兩眼炯炯有神,渾身是勁,自稱吃了石頭照樣消化。丁開甲嚴師出高徒,陳佳德與陳諸葛同學在他嚴厲教導下,寫出一手好字,令我嘆服!
學校待久了,遲早遇到學生輩的同仁。民國五十年,何浦第一屆畢業生趙維昆於金中特師科畢業後返回母校任教,成為父親第一位學生輩同仁,也是我四五六年級的導師。隔年是許鳳珍,如果包含代課代工,門牆桃李依序還有何金藩、何金枝、何再明、黃振華、陳天平、張川恭、何金鍛、周再金、何翠瓊、何應松、吳麗鳳等校友,陸續回到母校服務、奉獻心力,可謂感人!
在我就讀小五時,學校來了幾位優質生力軍,都是剛出爐的青年才俊,勤懇敬業、任勞任怨,父親相當倚重他們--教導何素森、教務許榮緒(教我地理)、訓導蔡水木(教我歷史)、總務趙維昆(教我國語)、研究鄭藩山(教我數學),五位主任猶如父親股肱、更似學校五大台柱,讓何浦成為績優學校,遠近馳名,全縣畢業會考接連獨占鰲頭,輝煌佳績,前所未見。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同仁相處,久生情愛,也是人情之常,在此女師稀有之下,締結兩對佳偶,先是蔡清力(我小三導師)與李麗輝秦晉之好,後是姜國經與許鳳珍喜結連理,足見何浦也是月老匹配姻緣的寶地。
鄭藩山主任為人正直、教學優良,在何浦只有短短五年,依稀記得鄭主任想回離家近的學校服務,父親百般挽留,遲遲未給「離職證明書」,只因「良師難求」。
何浦人傑地靈,據聞張端榮與王金錠皆曾任過校長,後來屈就何浦任教。在父親同仁中,有多位日後也榮陞校長之職:最早的是蔡金皮,並於七十一年回任何浦校長五年;再來是許清堯,也於七十六年回到何浦執掌五年;還有李錫南與張峰德任過多所學校校長;馬祖人何劍飛後來擔任連江東引與中正國中校長。甚有棄教從政者,出任校長數年的黃聖堅(我小一導師)與許績永同時於四十七年任教何浦,又同時於六十年分別當選首屆民選金沙鎮長與金城鎮長,這些都是何浦校史璀璨的一頁。
何浦教師,臥虎藏龍、人才濟濟,僅就所知提出幾位:恩師趙維昆音樂造詣高深,十八般樂器樣樣精通;黃振華老師是數學高手,我高中三角函數的難題,他一一為我解惑;我從小喜愛國畫,父親帶回蔡昭明老師的精湛畫作,令我嘆為觀止;張再帶書法一絕,父親生病時他代寫我家春聯,鐵畫銀鉤、入木三分,來訪者讚不絕口。
父親同仁中,以蔡姓居多,蔡金皮老師應是首位,任教三年;接著是蔡慶祥、蔡少卿(我寄讀導師),為了區分,前者暱稱大蔡、後稱小蔡,他們同時離開,且都遷臺任教;只隔三年,蔡清力接棒,離開之後,蔡水木分發到校;之後蔡錫忍、蔡清楚、蔡友道、蔡永全、蔡昭明、蔡國鑄、蔡回淵、蔡昭德、蔡啟貢、蔡明團等老師,紛紛加入何浦的陣容。
與我有緣的同窗,有多位先後任教母校,而與父親再度結緣,至少有何應松、陳諸葛、張峰德、吳寶珍、許英文、許松培等六位。
在這廿一年半中,畢業生從六人至八十幾人,學生總數從二百多到六百多人,同仁數從個位至二十多位,三方面都有顯著成長。而同仁中共事最久的是張端榮十五年,最短的僅有數日月,都是修來的緣分。
父親在何浦的最後四年,病魔纏身、經常住院,探望者絡繹不絕,昔日故舊同仁學生紛紛前來,「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父親念茲在茲,感動涕零!
何浦建校百年校慶,當日表揚八位教育奉獻獎,其中六位得主是父親同仁,他們將一生青春心血奉獻何浦,獲獎實至名歸;並且表揚三十五位傑出校友,逾半畢業於父親任職時期,父親有知,必感欣慶!
何浦是父親任期最長、感情最深的學校。《增廣賢文》:「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能夠同在一處共事的同仁,也得修個數百世。由於同仁有陞遷,因而共事有長短,都是難得的緣分。本文能夠完稿,歸功於曾秀玲校長賜贈的《何浦百年》與父親遺留的「何浦歷屆畢業團體照」,在此謝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