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京畿影象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野。
點閱率:1,312
字型大小:

1949年12月7日,國民政府遷到台灣台北,3天後開始辦公,一直持續到今日。總統府(舊稱介壽館)的周邊於是有了「博愛特區」,最早的國防部設於博愛特區的「忠愛營區」(前台灣日軍司令部),後來在被盟軍炸毀的前台灣總督府圖書館舊址,博愛路與寶慶路之交,新蓋了「博愛大樓」,成為國防部的新家,貴陽街上也建了「貴陽大樓」,現在的國防部勤務隊指揮部。
因為是軍事重地,1950年憲兵四團首先進駐中華路,然後長沙街的台北憲兵隊成為京畿的衛戍部隊。最引人注目地,莫過於憲兵隊伍踏著整齊的步伐,軍靴底的鐵片咯咯地敲打在路面,節奏有致地走過街道,前往總統府和其他的機關換班上崗。雖然不能以「刀斗森嚴」來形容,但比起不遠處的熱鬧西門町,那裡的安靜和肅穆與之截然不同。
中華路的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是我認識這個神祕區的開始,記得它是「國光戲院」改建的,剛來台灣時和父親去看過電影;大三時帶領詩社的同學去參加詩歌朗誦會,照片還留著。那裡的二樓是清茶館,認識黃徙是他讀政戰學校新聞系二年級的事,他主編「復興崗詩刊」,我也主編北醫的「北極星詩刊」,文武學校以詩交流。
總統府的後門,介於桃源街和延平南路之間,原有一片低矮的違章建築,賣搶鍋麵、乾拌麵、水餃等外省小吃,大學畢業前後常到那裡解決晚餐;由於參謀本部在「博愛大樓」,下班時間滿街都是「梅花」的校官身影。桃源街上的東吳大學城中部與「貴陽大樓」毗鄰,恰是近水樓台,服役的阿兵哥看到夜間部的女生在操場上體育課,都會看得流口水。
直到我讀完軍校的研究所,分發到空軍,纔有機會走進「博愛特區」。第一次是在1987年,從地下道進入總統府的後棟,因為軍費出國讀碩博士學位的軍官,參謀總長郝伯伯都要召見,一群軍官正襟危坐聽候他逐一點名,問一些進修的問題。第二次是在1993年,當選國軍「莒光楷模」,93軍人節的下午,全體受獎人員被安排去總統府簽名和宣誓「效忠領袖」,最後是在大廳和李登輝合影。
以後升了上校當小主管,在「博愛大樓」開會的次數變多,中午多在桃源街和高參就近吃牛肉麵;有兩次再來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是為了領取國軍文藝金像獎的散文佳作獎,最後一次同是空軍黃徙,也來領報導文學的獎項。2005年從軍中退伍後,就很少來「博愛特區」閒逛,直到幾年前加入中華戰略學會,定期來三軍軍官俱樂部開會,聽專家學者演講,然後聚餐,高興見到昔年軍中的老朋友。
這些場所對榮民老兵而言,多懷有一份深厚的感情,以前父親的軍校17期同學會都選在國軍英雄館聚會,然而叔伯們一個個離世,由眷屬替補,後來就辦不下去了。我獲頒「莒光楷模」當天,在三軍軍官俱樂部的中庭拍大合照,父親在9天後病逝於空軍總醫院,一枚榮譽獎章留不住他74歲的腳步!最近收到黃徙寄來的「千翼」詩集,提起當年的相識,我將那本「復興崗詩刊」第6期的封面掃描後傳送給他。
2021年6月1日,三軍軍官俱樂部熄燈了,每年的將官晉升大典都在那裡舉行;同年12月31日,國軍歷史文物館宣告閉館,學生上軍訓課時會來找抗戰的歷史,如今國產局強勢要收回這些建物土地,日後貴陽街還剩下甚麼?聞說中華福利站最近也面臨拆除,在「全聯」和「家樂福」還沒到處開時,軍中福利社曾經擁有不少購買者。昨日特地前來購買幾罐軍用豬牛肉罐頭帶回家煮麵,回味當兵的味道。
今天又來到「博愛特區」,為一位34年前負笈北上,唸東吳中文系夜間部的文友追尋她的「故居」,她說住過東方出版社斜對面的一條巷子。邊拍邊傳,逐一驗證,走入台灣銀行旁的重慶南路一段118巷,終於定位在門牌3號的「宏昌文具印刷行」門前,應該有將近50年屋齡的樓房,沒有拆除重建,經她指認無誤。她說以前國慶日熱鬧的遊行,旗海飄揚的場面都直擊過,每張照片都是心動的歲月回憶,感謝我慰藉她多年的「鄉愁」。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