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派報老人

發布日期:
作者: 黃瑞田。
點閱率:1,640
字型大小:

一九八七年報禁解除後,次年一月一日開放新報紙登記及增張,至三月三日止,平均每天成立一家新聞機構,台灣報業從此進入戰國時代,各家報紙為了推廣業務,紛紛在各地成立責任制分銷處;例如某分銷處的有費報為三百份,總社批給分銷處三百五十份的責任額,分銷處為了消化多出的五十份,就平均分配給派報生三至五份做為推銷免費報,讓民眾免費看一至三個月之後,再推銷成有費報。一九八八年二月,派報的老胡來按門鈴,說要送我看免費報紙三個月,我看他黧黑的面孔及肥厚的雙掌,猜想他是個努力謀生的中年人,告訴他:「不用送,就直接訂閱吧!」
一個月後,老胡來收報費,跟我聊了約五分鐘,說他是一家小鋼鐵公司的工人,利用上班之前的清晨派報,增加收入,養一對讀幼稚園的男女小孩和沒上班的妻子。他問我要不要改為年訂戶,可以加送兩個月?這樣,他也不必每個月來收報費。我想給人方便也是一件好事,隨即答應,拿一年的訂費給他,選擇加送兩個月的方案;從此,他每十四個月來收一次年訂費。
一九九五年九月,中國時報推出「中時電子報」,台灣逐步進入電子報的時代;不過大部分的報紙不敢冒進,擔心電子報會影響紙本實體報的訂閱。一九九八年四月,無實體紙本報的「電子時報」創刊,台灣報業發展又往前邁進一步。另一方面,實體紙本報也開始洗牌,裁員、易手、停刊的消息不斷。
老胡派送的「○○時報」卻趁勢崛起,成為三大報之一,我也繼續訂閱,每十四個月與他見面一次,哈啦十來分鐘。忘了哪一年,他告訴我小鋼鐵廠結束營業,他轉為派遣工,每天早上送完報紙,就要趕去派遣地點排班等候出勤。因為他無法比別人早到,總是排在後面,派遣收入無法固定,派報及廣告海報夾報就成為他的固定收入。
最近幾年各家報紙都轉型經營電子報,最特別的例子是水果日報停止發行紙本實體報,只保留電子報。我步入老年之後,視力逐漸退化,看字體小的紙本報顯得吃力,改看可以放大字體的電子報。每天早上四、五點就醒了,漱洗之後就打開電腦看電子報;天亮後,實體報來了,翻兩三分鐘就閤上,因為已看過內容更多的電子報。因此,我打電話告訴他要停訂紙本報,他說:「報紙一停,三十三年的老情分就維持不下去了。」我心裡想:三十三年來,每十四個月見一次面,哈啦一支煙的時間,這樣的情誼有多深?
老胡與我同齡,卻幫我送了三十三年報紙,雖然一份報紙每月的派送費只有區區幾十元,對他的幫助是杯水車薪;不過,三十三年不是短時間,他的兒女早已成年,不必靠他來養育。這個月初他要來收取第三十四年的年訂費時,我還是開不了口說要停訂報紙。
我問他:「孩子都成家了吧?」
他含著菸,笑瞇瞇的答:「我已經有兩個外孫女,兩個內孫,都唸小學了。」
「兒子和女兒在哪裡上班?」
他邊說,白色的煙霧從兩唇間冒出來:「跟我一樣,他們都在送報。」
我有一點訝異,現代還有年輕人願意一大早起來送報:「他們送報是兼差吧?送完報去哪裡上班?」我自忖是否該追問下去。
老胡取下菸,慢悠悠的吐出煙霧:「回到派報社上班。」
我沒聽清楚,再問:「聯合報辦事處嗎?」
「不是啦!是我成立的各家報紙聯合辦事處。」老胡解釋:十年前報紙發行量開始急速萎縮,各家報紙地方分銷處的報份減少,無法維持開銷,於是甲報就兼辦乙報業務,兩報合併辦公、派送,那時候我兒子剛退伍,在家待業,看我早上三、四點就出門,就跟著我去○○大樓騎樓派報中心領各家報紙。(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