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那道菜始終住在記憶裡

發布日期:
作者: 詠棠。
點閱率:1,286

一直很想陪母親好好吃頓飯,在酷暑的七月天,把握住當下的幸福。假日是好選擇,體會一種「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日子』」的愜意。「台北家中有現採的九層塔,星期日我回土城,我們一起煮三杯雞。」我傳訊息給母親「好嗎?」在LINE的這一頭,這樣問。
 不知道是自己的運氣好,還是把握當下的心態真的幸運地讓我遇見了幸福?星期日的萬里無雲,無聲宣告著我們選了一個好日子。沒有雨來延遲腳步,再遠的距離,都可以迅速抵達。當我回到土城家中時,母親已經從菜市場回來了,她備齊了所需食材,而我則帶來「九層塔與地瓜葉」。母親近年來愛上養生,「蔬菜汁」便是一道令她津津樂道的食物話題,我便帶來了地瓜葉,借母親之手,利用土城家中的調理機,鮮榨出一杯杯地瓜葉菜汁。在油膩膩食物之中;在陽光大片映照客廳之時,我和母親與老公一人一杯,品味著鬆弛,品嘗著笑語。只是,不管是不是走養生路線,每一次的餐桌上,母親一定會有備而來,準備一道竹筍料理。
 母親說只要照顧得好,竹筍味覺便不苦,若能烹調得宜,則入口後能咀嚼出爽脆滋味。我想起童年時在三峽區的外公外婆家,長輩們會在滂沱大雨中外出,前往竹林。一方面巡視農物是否會因豪雨而成災,另一方面是帶回可食用的竹筍。他們頭戴斗笠,身著蓑衣,腳踩雨鞋,手持鋤頭,英姿煥發地離開山屋。大自然環境總不令人失望,只見長輩回來時,手持一大袋豐收的竹筍,走入廚房,起爐作灶,山屋頓時炊煙裊裊,空氣中,漂浮一層沸騰的竹筍香。
 「我記得那湯頭好甜,難以忘懷」。母親說竹筍湯頭的甜味,應該是外婆放了雞骨頭熬煮出來的滋味,令人回味無窮,連繫著濃濃鄉愁。
 而外公外婆照顧的那片竹林,晴雨風景皆美,起霧有如走入迷宮。雨後春筍,壯碩而茂密,在蟲吟鳥叫下,一片迷人。竹子多用途,只要手夠巧,竹子便可存錢〈存錢筒〉;竹子可炊飯〈竹筒飯〉。我們小孩子有竹製存錢筒,可以養成儲蓄好習慣;大人們則是炊起竹筒飯,可以好好飽餐一頓。拔地而起的竹筍在雨中一塵不染,是山中人家餐桌上的家常菜。
 母親傳承家鄉菜,習得一手好廚藝。嫁給父親後,三餐不繼的苦日子,不得不回到山中,身體力行著蘇軾寫下「棕筍」的精神:「願隨蔬果得自用,勿使山林空老死」。她在生活費沒有著落的日子裡,腳踩雨鞋站在故鄉的泥土大地,風雨飄搖中用鋤頭挖土掘筍。吃一道竹筍料理,是一種懷念,是往昔的感恩,有種說不出來的幸福。不論是存錢筒還是竹筒飯還是竹筍雞湯,在事事樣樣匱乏的年代,皆給了我們物資無缺的假象,溫暖我和家人脆弱的心靈。
 在這悶炙的七月天,即使是酷暑,我也要,好好陪媽媽吃一頓飯。坐在陽光大片明亮映照的客廳裡,我與媽媽與老公夾起竹筍一口又一口,品味著時光的沉寂,品嘗著往日的嘆息。當媽媽在LINE的那一頭看見我問一起煮三杯雞好嗎?也許是高興,亦或者是期待,她很快便回覆:「好。」我們雖然只一起煮三杯雞,我卻也看見餐桌上母親另外烹煮的竹筍燉肉。我夾起竹筍吃一口,好鮮甜好爽脆。
 咀嚼一口竹筍,就會發現自己的微笑,因為竹筍始終住在我的記憶裡,酸甜苦辣地,延續著我生命的悲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