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落葉歸根

發布日期:
作者: 金林。
點閱率:1,334

「鏬妹」,作為生長在那個年代的客家農村女孩,這名字算是特別了。筆畫複雜到,沒上過學的她再怎麼努力,也寫不出自己的名字。「鏬」,夠了。夠多女孩了。因為女孩夠多了,所以罅妹從小就被送到鄰村做童養媳。雖然生活貧苦,農事繁忙,作為一個童養媳,公婆和丈夫都待她和善,她也知足了。不過在田裡務農時,遠遠看到自己的親生媽媽就在不遠處卻無法靠近,那樣的辛酸只有小女孩自己知道。
十幾歲和丈夫完婚後,陸續生下了六名子女,為家族開枝散葉。養兒育女的重擔不曾放下肩頭,餐餐番薯籤混著幾顆米粒和更多米蟲,那些勞勞碌碌的日子,也曾收錄了許多幸福的記憶。和丈夫終於從黃泥土屋搬出來,存夠錢蓋了一棟屬於自己的兩層水泥樓房。兒女相繼成家,她成了每日忙著帶孫的忙碌祖母,照樣背著孫子下田。孩子大了,稍微卸下經濟重擔,丈夫帶著她參加了好幾次農會舉辦的出國旅遊。因為語言不通,在迪士尼樂園裡跟著人潮排隊排了半個鐘頭,輪到了自己才知道是在排隊上廁所,這樣的笑話她自己說著都要笑上好幾回。
生老病死的輪迴沒有漏掉任何一人,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身分並沒有讓她放棄想吃的慾望,幼時貧苦想吃而不可得,得了糖尿病後飲食處處受到管束,這讓她怒不可遏。因飲食控管不當進出了醫院好幾次,醫師檢查發現她腦部曾發生幾次的小中風,有輕微失智的現象,衰老來的遠比想像中快。多數子女都已離巢定居在外縣市,對於她的任性莫可奈何。一次意外在家摔倒,被送進醫院進行人工髖關節手術後,再也沒有離開,手術後,她被轉進醫院十樓,成了安養中心的住民。
六名子女說好,每週一人負責一天去安養中心探視她,也確實的做到了。他們不約而同的帶著她愛的食物去看她:魚湯、雞腿、菜包、養樂多……。看她吃得滿足快樂,稍微撫慰做子女愧疚的心。疫情無情的來襲後,禁止探視的保護政策,讓她的失智加劇退化,院方綁縛她以防躁動被自己抓傷。曾經她是那麼羨慕田裡的鳥兒自由自在,而今她是動彈不得的籠中鳥,記憶和她的語言隨著時鐘每日滴答滴答漸漸淡去。
她的肌肉流失,臉色蒼白,眼神空洞,像一條被捕撈上岸後待宰的魚。醫院在她感染Covid-19後發出了幾次病危通知單,然而失去了生活自主權,再多的醫療行為對她都已不具意義,只是悲哀。最後一次住進加護病房時,兒女子媳分批進病房和她道別,他們依從鏬妹年輕時再三的交代放棄急救不插管,但對於是不是要讓她在一息尚存的狀態下坐救護車回家一趟卻沒有共識。
「落葉歸根」,比喻長期居住在外,終究要返回家園。失智初期,鏬妹好幾次將女兒誤認作姊姊,拉著女兒的手央求著:「帶(亻厓)轉找阿爸阿姆好無?」父母的家早已不在,她和丈夫一起蓋的二樓水泥屋房,在她住進安養中心後也有了新主人。家已不再是家,回家的路迢迢。
落葉終將歸根,歸於塵、歸於土。鏬妹在生命的最後,終究沒有返家。旁人已無從得知她的掛念或遺憾。一切歸於塵土後,只能聽風去訴說。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