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提前採收也是好選擇

發布日期:
作者: 詠棠。
點閱率:1,325

乘涼的人們在老樹下圍坐泡茶,這棵樹曬了多少年的陽光呢?只見百歲以上的樹型枝葉茂密、姿態優美。當泡茶的嗜好達到滿足,母親便收起茶壺杯盤,換上不鏽鋼鍋盆,利用夕陽無限好的亮度;利用白晝最後的尾聲,燉煮一鍋青木瓜排骨湯。
木瓜樹是三峽區山中常見的水果樹之一,高高低低,一棵樹伴著一棵樹地拔地而起,形成一座山的輪廓。木瓜樹不難照顧,只要有清涼的雨水澆灌;只要有溫暖的陽光看顧,木瓜樹往往都能結實累累的大豐收了,偶爾就好不必過度施肥。成熟前,木瓜看起來像是偽裝成綠葉那樣的薄荷色;成熟後,木瓜則像一輪將沉的落日,肥肥身軀呈現夕陽餘暉之美。年輕時的媽媽喜歡燉煮青木瓜排骨湯,而我總是站著或蹲著待在一旁,咕嚕咕嚕地聆聽著,食材沸騰時撞擊大鍋子的回聲。
 那時候的長輩,因為無關買賣懶得費力豢養木瓜樹,雖然仍是定時除草與澆水,偶爾施肥,做到了基本看護,卻無法改變鳥禽的破壞,木瓜,一定要大費周章的維護,才能漂漂亮亮的成為用餐前後的甜點與零嘴。懶得看護的結果就是,木瓜果實傷痕累累;外表難以光鮮亮麗;糜爛的傷口與發黑的果皮不能挽救;它們面目全非,彷彿是外星來的物種。束手無策的舅舅對母親說:「用青木瓜來燉排骨湯吧!提前採收才能避開鳥禽的攻擊。」
經過了連續幾次的熬煮之旅,木瓜樹像一名啟蒙者那樣,啟發長輩們對青木瓜烹飪方式的智慧以及獨特成就。有排骨能成功並成全一道料理,原本不分晨昏只能被鳥啄、傷痕累累的木瓜,可以拿來燉湯了;原本只能當廢棄物堆肥的木瓜,可以成為餐桌上令人唇齒留香的佳餚了。不久,「呷好逗相報」訊息傳到母親耳中,每週假期父親會開著計程車載全家人一起去山中摘採青木瓜燉排骨湯。
每棵樹結出的果實數目都不一樣,第一次協助採擷的狀況,令我感到新鮮和有趣。原來,並不是每棵木瓜樹都觸手可及果實,有必須依賴梯子才能抵達的樹梢,因為過高,每一步一腳印向著天空而去的過程都得小心翼翼,一失足換來的不是驚聲尖叫便是膽顫心驚。雖然險象環生的醜態百出,卻也有熟能生巧的長輩採擷起木瓜來,易如反掌,輕輕鬆鬆便完成了當日預計的範圍。
可是,山中晴空萬里的日子並非習以為常,更多時刻的雲端帶來灰黑色積雨雲,一大片地飄來令天空黯淡無光。絲絲細雨裡,長輩們不採木瓜,基於安全性考量,就決定待在室內喝湯。
這是地球暖化前山區的特色之一,不請自來的雨雖然討厭,也容易造成危險,卻不可或缺,水育萬物能解大地之渴,風調雨順,木瓜樹也才能堅強地生生不息。窗外滂沱大雨已經被長輩的笑語聲所覆蓋。
當留著汗水、提前採收木瓜的舅舅高談闊論山中的一景一物時,全場歡笑聲此起彼落、不絕於耳,我也因為有趣而感到幸福。
我總覺得這種幸福感似曾相識,一樣是木瓜樹的生生不息,我想起了鄉村風景好的阿姨家。
阿姨也能種出滿園蔬果,和舅舅如出一轍,只是舅舅是用高山日月,豢養木瓜靈魂;阿姨則用平地精華,植栽木瓜精神。阿姨用精神繁衍的果實不多,只有一兩顆卻也魅力十足、會忍不住令人多看一眼。
還是少女情懷總是詩的中學生青春印記,拿起相機四處留痕,只有十二、十三歲的我,對於拍照這樣的事總是刻不容緩。可是妹妹們跟前跟後想找我一起玩,我於是把鏡頭轉向她們,她們有自己的想法,喜歡站在晚霞色沙灘上,與潮來潮往的大海合影;喜歡以幾度夕陽紅之下的稻浪田野當背景。我們繞到阿姨家後廚房外的巷子口,瞥見小小道路兩側的木瓜樹,我於是停下腳步,轉身看姍姍來遲的妹妹們出其不意按下快門。
阿姨家園的土壤肥沃、物產豐饒,是不是和不遠不近的海洋相同歲數?這一片被幾度夕陽紅輝映得古老的大地草原,曬了多少年的陽光呢?我赤足站在阿姨家外側的沙地上,感受鄉村刺鼻的豬屎味;感受白晝裡沐浴著陽光香的溫暖,揣測這塊大地活了千年還是億年?
我的照片裡,木瓜樹下寂靜而惆悵的時光,並沒有暈染過濃的夕陽紅,只是春去已無蹤的時光的確留不住。結束單身生活以後,我與妹妹們再沒去過阿姨家。
當我站在瓦斯爐邊燉煮青木瓜排骨湯與自己回憶在對話的時候,周遭的世間萬物彷彿都安靜了,只剩下年少時木瓜樹下妹妹們姍姍來遲的腳步聲清晰。
夕陽呈現黃昏的色澤,多麼古老啊?古老的夕陽好沉寂,它就在高高的雲端,映照出木瓜樹與妹妹年輕的身軀,在相片裡。
五個月前大妹妹罹患癌症去世了,如今,照片裡淡薄的夕陽紅把我的心照得好疼,只是這張相片啊!被我沉重地闔上,在相簿之中;在三十年之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