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閱讀護照

發布日期:
作者: 艾咪。
點閱率:715

自從孩子的閱讀護照帶回家,就開啟了我們假日圖書館借書的習慣。依照閱讀護照的閱讀量,學生們可以決定自己的目標是當閱讀學士、碩士或小博士,繳交心得者還可以換取獎狀,而成功的把整本護照填滿至最後一格者,還能跟到校長室跟校長奶奶喝茶拍照呢。孩子興高采烈的跟我分享,且躍躍欲試。原來集點這項遊戲,無論對大人或小孩都一樣有吸引力。
有「記憶專家」之稱的Jim Kwik ,他是「快速學習」的創辦人,曾寫過「腦力全開」這本書,他提到我們為什麼需要閱讀?
他說:「成功的關鍵是閱讀,閱讀除了吸收書本的知識,也可以幫我們訓練頭腦,讓頭腦保持年輕、清晰和專注;書本有許多豐富的知識,這些知識或許來自作者在該專業耕耘十幾年的經驗,我們可以用幾天的時間就能將他們的經驗化成自己的……。我們要相信把『閱讀』當作長期投資,這份投資將給我們回報,而這些回報將影響收入和個人影響力。」
書籍和讀者必能相互得到成長。在我們家,親子共讀的陪讀角色,是由孩子的爸和我輪流參與的,生字簡單的圖書,我會請孩子自己讀,而生字較難的,他會自行先看圖後,再央求大人唸給他聽。有許多圖書內容,我和孩子耳目一新。例如「善良,我做得到」這本書,孩子自己讀完,就自己找了一個罐子,挖出爸爸魚缸底部閃亮的彩色石頭當作寶石投進「善良罐」裡。剛開始我不明就裡,陪讀後,才了解到這本由38個藝術家繪製而成的圖書,教導小孩要有一顆開放、善良的心,其中有一書頁問到:「你有做過善良罐嗎?」書中提議,可以準備一個玻璃罐,每當做了一件善良的事,變向罐子裡投入一顆彈珠或鈕扣。這個說明化意念為具體,讓小孩更能理解,也更好學習模仿。之後,他會在幫我做完家事,或是做一個他認為是「善良」的事後,問道:「我做這件事善良嗎?」我回答:「當然。」孩子迫不及待投入另一顆石頭。
閱讀迎接自己的成長期。剛開始,做父母的我們會替孩子慎選書籍。當他的年齡階段正面臨情緒上的問題,我們會一起看「手不是用來打人的」這本書,勸戒他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當孩子因疫情所限而不能上學時,我們在家一起看「不要舔這本書」,讓孩子認識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當小孩被新聞內容所困擾,我們一起看了「家有怪物」這本書,認識家庭暴力……,孩子上了小一後,三天兩頭就自行從學校借書回來,他說有些書是班級圖書,也些則是圖書館借的。或許就如同親職專家說的,孩子愛看書的這點興趣,可能拜於從小貫徹「親子共讀」所賜的吧。至少養成閱讀習慣,能讓孩子知道書裡也有好玩和有趣的世界,未來被電腦或手機吸引時,還偶爾能記得書本這個朋友。我是這麼想的。
最近我替自己借書,到文化局南館走走,看到門口貼了許多壓克力板,特別讓我停下來駐足的是-全島第一座「預約取書櫃」,果然當踏進圖書館,左邊一座透明的預約書櫃,已滿滿是被書客預約的書籍了,閱讀的風氣已然旖旎綿延。近幾年,金門在地圖書館的功能,已更為便利,書客可以跨圖書館借還書,手機app行動借閱,金門儼然是智慧閱讀島,閱讀風氣遍及全島。
除了孩子的閱讀護照,我也仿製了一份自己的閱讀護照。一位蘇俄文學家-高爾基曾說:「我覺得,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態度時,似乎是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我覺得這就是書帶給我和孩子的感受和吸引力,讓我們一齊當書友繼續「集點」下去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