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與想要
需要的才重要,想要的則看情形,錢要花在刀口上,是我們家代代傳承的基本消費觀,但世代交替做法不同。
老爸面對老弟的需求,是找替代品,puma代替Nike,真擰不過的時候,老爸老媽也會成全他,然後全家吃土一個月,待老弟長大一點,他就自己去找打工,滿足自己的物慾,不當伸手牌。
以老爸的做法為鑑,延伸出不一樣的方式,從出生時,就幫女兒們開戶,等小學時讓她們自己管理,自己管自己的錢,在一定的範圍內,買真正想要,但其實不需要的東西,例如switch,在幾次討論後,確定女兒們真的很想買,讓她們合資買,兩人從獨資進入合夥時期,規劃協調玩的時間,看表現,我們會幫她們買遊戲片,幫她們報名小店長,麥當勞、7-11和達美樂,都參與過,雖然只是簡單的工作,但孩子們學習到勞動收穫,深知賺錢不易。
之後也參與了家扶中心物資捐助的活動,後來成了我們家固定的活動,孩子們自己進行斷捨離,小額捐款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將錢用在需要的人事物上,體會賺錢的不易,不浪費一絲一毫,便是我們家的消費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