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微妙的兩代情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家箴。
點閱率:1,933
字型大小:

「兩代情」本指兩代之間的情誼。若是同住一村里或是同一族親,則情誼會無限延續,不僅兩代三代,甚至世世代代,永無絕期。
然而本文所要談的兩代情,是指彼此沒有親族關係,亦無地緣因素,且代與代間不一定熟識,但不同的兩代竟能巧妙認識或有友好情誼,這似乎是老天刻意的安排,在冥冥之中進行。生平中認識不少人,但具這種微妙兩代情的人,並不多見,值得珍惜!
記得在我國小時,父親常帶我到金城後浦,走到一處不熟悉的巷弄,父親叫我在轉角處等怹,原來是去拜訪文教科人事股張盈科股長,不知是為公事還是私交?他們應是很熟識的部屬關係。隔了幾年,我就讀金城國中,張股長令嬡張貞賢竟然是我同學,國一入學採常態編班,不僅同班且學號在我後一位,國二起實施能力分班,又與張同學同班,如此連續三年都讓黃武仁恩師當導師的學生寥寥無幾,當年我住浦邊,而張貞賢住後浦,我們代與代間並不熟識,但同代之間卻有情誼、常有互動。
在家父家母尚未成親之前,金門有幾位國小校長--楊奕燈、洪塗南、洪金竹、吳世泰校長,他們私交甚篤,校長會議互動頻繁,後來先後結婚生子,當年交通不便,四個家庭鮮少往來、彼此陌生。直到就讀金城國中後,洪金竹校長令郎文忠與我同班;就讀金門高中後,洪塗南校長令愛幼瓊與我同班,楊校長令郎德聲是我隔壁班,他們的下一代才有進一步的認識。
最巧妙的是我與文忠同學高中畢業後分別考上北師與中師特師科,畢業後申請返金服務的第一年,竟同時派往烈嶼鄉卓環國小,而楊校長令郎振忠也由大金改派卓環任教,三人與姜千家同學又同住校內「廢棄碉堡」,我本與楊振忠不熟,就在老天的安排下,讓四位校長的下一代延續情誼。
民國六十二年,我家由浦邊「蔡永耀洋樓」遷居後浦「金城新莊」,文忠家後來遷居「富康一村」,振忠家本住民生路,中間只隔金門縣政府與育幼院,拉近了三家的距離,楊夫人、洪夫人與家母才有進一步的認識,逐漸成為好友,記得楊夫人常來寒舍與家母一起織毛衣,有說有笑,加深了兩家的情誼。
父親任職浦山、何浦接連二十一年半,與蔡金皮老師是多年的同事之誼,我們兩家沒有互動、子女彼此不識,直到我讀金中高二時因住校關係當選伙食委員,伙食委員除高三外,各年級須選出一位委員,記得那月特師科李仁木學長擔任主委,高一是蔡鈺麟學弟,我們三人依規定要睡廚房一個月,陪同採買及監督廚房相關事宜,後知蔡鈺麟學弟竟是蔡金皮老師的長公子。後來我從卓環改派述美任教,又逢蔡金皮先生擔任校長,蒙受多方指導與照顧,如此多重情誼關係,實為難得的緣分。
小犬就讀建國中學高一時,帶回一張全班通訊錄,內含家長姓名、職業、住址電話,我拿來一瞧,見到「蘇幸團」三個字,職業是英文老師,任職臺北市○○國中,與我國高中同窗六年也有一位蘇幸團,是師大英語學系畢業,返回金門高中任教,蘇幸團並非菜市場名,又怎會申調來臺任教?於是拿起電話,果真是我同學,巧的是令郎蘇禹帆竟與小兒同班,蘇禹帆非「臺大醫科」不讀,毅力驚人,重考後如願以償,如今已是鼎鼎有名的蘇醫師。茫茫人海,兩代同窗,代與代間互不認識,但同代之間卻是好友,真是不可思議!
就讀臺灣省立臺北師專特師科時,同班丁樹同學,雲林人,利用夜間就讀某大學日文系,當年班上有幾位同學,白天讀特師,晚上念夜大,日夜雙修,頗為充實,畢業留言簿中,丁樹以日文書寫,頗為罕見。在我任教重慶國中時,某日邂逅於校園,我直呼其名,他卻忘記我名,兩人相見,恍如隔世,驚喜萬狀!他不知我任教重慶,我更不知他為何在此出現?原來令愛任教本校,要為她申辦「離職證明」,由於重慶是大校,盛況時三、四百位教職員工,一兩百間教室,二、三十間廁所,卻從不知有幾間辦公室?有些同仁難得相遇、完全陌生,我還來不及認識他的令嬡,但巧妙得很,父親是我同學,女兒是我同事,機率不高。
具親族與地緣關係的兩代情,極為常態,不勝枚舉。而處在不同地區的兩代情,則要相當有緣,當然,兩代情有時發生於不知不覺中,若非機緣巧合地提起,往往也在悄然無聲中過去。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