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海印寺八年期間的一段「補白」

發布日期:
作者: 黃振良。
點閱率:1,379
字型大小:

多年前在一次黃氏宗親聚會上,話題偶然談及太武山海印寺與後水頭的關係,我提到明代金門先賢黃偉曾長期「讀書海印岩」的歷史因緣,後水頭鄉長黃榮輝先生補充了一句話說:「在日本侵占金門八年期間,海印寺沒有常住僧侶,這段時期都是後浦頭黃奕展校長的祖父,人稱牛車叔一身承擔廟裡的寺務。」當時聽過後也沒有放在心裡。
金門縣文化局於今年八月進行海印寺和靈濟古寺兩座宮廟的文物普查,我再次翻閱海印寺出版的《2015年金門太武山海印寺暨東南佛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查閱到楊天厚老師根據海印寺2009年印製的《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簡介.傳承》的考辨,其中列述海印寺從清末之後的歷任住持,首任和第二任是從清末擔任至民國初年,第三、四兩任於北伐、抗戰國難方殷期間任住持,這四位都沒有詳細的任期時間,第五任則是民國三十四年(1945)抗戰勝利後來金至民國五十年(1961)圓寂。將這段文字對照於之前從後水頭鄉老所說,那麼在抗戰開始後日軍侵佔金門之前這三個月期間,第四任住持應該就離開海印寺,可能因為時局動盪已經前往內地了,所以才會有前述「奕展校長的祖父一身承擔廟裡的寺務」這段經歷。
為此,我於八月初到後浦頭找老同學奕展校長和幾位宗親作了一次閒聊式的拜訪,也順道談談這件事。由於並非正式的口述訪談,以下我就將訪談的結果整理成下文供為參考。
據小浦頭今年91歲的黃欽良老先生口述:小時候卓奢叔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出門常趕著一輛牛車,所以後浦頭黃氏族人對卓奢叔(奢字讀如金門方音之賒)都習慣稱他「牛車叔」,那時候家裡有一輛牛車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從家裡大人口中得知,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和三、六、九等齋日,牛車叔就會上大山宮(海印寺)去給佛祖上香、誦經之外,還要做些清掃、灑洗等雜務,午餐就在寺裡簡單用點午餐,到黃昏才下山,回到家往往已是日落入夜了。
  奕展校長說:「小時候曾聽到母親提起:夏天清晨祖父上太武山宮,往往可以看到宮內大廳殿前有動物爬行過留下的痕跡,祖父說那是山上的錦蛇在廟內無人時進廟朝拜佛祖時留下來的記號。」
  那時候後浦頭至對岸後水頭之間還是一片海域,每天漲潮時海水還可達現今蔡店村左的「蔡店崎」崎下,(舊路今尚在,坡度已較前平緩許多),退潮時海水則退出今環島北路的外側,在1972年榮湖尚未動工興建前,從後浦頭到後水頭之間有一條堤岸小路橫過水面,中間水深處有一座石橋,橋面上供人行走,橋下供漲退時海水進出。
那時從後浦頭到太武山海印寺,先穿過村前這條跨越海面的路橋到達對岸後水頭,沿著「頂宮」(現汶德宮)旁的小路繞到後水頭村後,再走園間的小路(後來擴建為公路)抵達蔡厝,再由蔡厝村後循坡道上山,這條上山小路當地居民習稱「百二拐」(拐字讀如國語之課)到達山上計約一百二十個彎坡),到了山頂後由梅園前方出來,就到了海印寺左方「海山第一」門前。
太武山一直以來都是金門百姓心目中的「聖山」,山上的海印寺也是金門人信仰的中心,每年農曆正月初九佛祖生日,來自島上各個角落的民眾不分是不是虔誠的信徒,此時都會上山「朝聖」。這條路雖是山間小路,但在1970年之前,還有許多人在正月初九這天,會選擇從蔡厝村後的石頭上沿路攀登,各個登山小路的路口雖有衛兵站崗,但只要不走這些路口,就能避開衛兵的阻檔。
那時山上岩石間的樹木尚未長成,遠遠的就能看清前方山上的概況,沿途還有當地農民的在坡上開闢出零零散散小塊農地分布在平緩的岩石間,當然種不出什麼茂盛的作物,大部分還是一些耐旱的地瓜。那段時期山間大片石頭坡下凹地間所形成的小水窪,即使在冬季乾旱季節,尚可見到清澈乾淨的泉水積在小池中,可為上山的人們稍解口渴之急。
奕展校長說:聽母親說那時祖父每個齋日都會定期上山到寺裡梵香誦經,除非是遇到大雨和大風無法出門,清晨天未亮就啟程,到當天日落後才回到家,那時祖父已經五十多歲了,有時候要搬運較重的東西上山,自己力有未及,就會由母親或二叔幫他挑著一道上山。
欽良老先生說,因為奕展校長的母親是童養媳,從小就跟著牛車叔上山下地從事各種農作,手提肩挑上山的事是難不倒她的。譬如那段時間山上廟裡大多時間是空無一人的,牛車叔怕廟裡的神像被有心人偷走,自己又是無法每日前往上香,就將幾尊較小尊的佛像請回家裡供奉,這樣的工作也大都是由校長的母親或他二叔代為捧請回家的。
牛車叔從大山宮裡請回家來奉祀的幾尊佛像,到1944年牛車叔過往後,便由他的兒子、兒媳接續在家裡奉祀供拜,過了一年多俟到抗戰勝利,海印寺有了僧人和專職的人員後,才由牛車叔的兒子、兒媳請回太武山宮裡奉祀。
抗戰勝利和平之後,金門與內地交通恢復了,先是牛車叔的次子章掘下南洋往印尼謀生發展,在航運業界有了不凡的成就。到38年金門進入戰地管制以後,民生日益繁榮,沙美街成為東半島的經濟中心,這段時期牛車叔的大兒子章歲(奕展和奕炳的父親)不但生意上日益精進,後來還主導沙美新街道的興建與金沙戲院的結合,讓金沙鎮的經濟發展更上層樓,最後更把自己的生意擴展到台灣高雄。
而牛車叔的孫輩們,奕展在金門教育界擔任教師後任校長,奕炳讀了軍校,展現自己在軍事方面的長才,榮升為陸軍中將,退休後再進修博士並在大學任教。還有曾任金沙鎮民代表會主席和金沙鎮長的奕焮,以及長期擔任沙中教師、主任的奕木,個個都在個人工作崗位上為國家、社會作出極大的貢獻。長期住在沙美一帶年長的鄉親都說,後浦頭黃家的這些成就,當然主要是本身的努力進取,而其先人牛車叔早期對佛祖的虔誠供拜,特別是這八年期間對太武山海印寺的辛苦奉獻,也是對牛車叔無可替代的一大福報。
海印寺孤懸於太武山中,如果這將近八年時間裡沒有專人負責寺裡的香火梵音和日常灑掃,這麼長時間寺裡的塵埃與寺貌的殘破,恐怕真會讓人難以想像。回頭來說,正因為這段時間有黃卓奢老先生的盡心盡力,才使得海印寺的日常功課得以維持,那麼他可算得上是一位「俗世的寺僧」。(稿費捐金門大同之家)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