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師一年
讀一所學校,花一年時間,享一年公費,就可拿到文憑,分派正式教職。借問「好康」何處有?偏被我遇上,實令人垂涎!
高中畢業後,首次離開金門,對於未來,一片茫然,不知所從。誤打誤撞遇上「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俗稱臺北師專)停辦多年的「特別師範科」(簡稱特師科)招生,在數千考生中,也僥倖忝獲錄取,亦是出乎意料、不可思議!
臺北師專是我負笈來臺的第一所學校,充滿新奇;也是學程最短的一所學校,來去匆匆。「特師科」三個字,有人知曉,有人陌生,因為它已成歷史絕響,多數人不知是個什麼名堂?請聽我娓娓道來:特師科即高中畢業後就讀一年的短期師資班,乃因應國小師資缺乏而臨時成立的「速成班」,所以畢業後分派的學校都在天涯海角,臺灣如此,金門亦然。
為讓這群來自四面八方的學生有個溫暖的「窩」,校方安排一間最大宿舍「一舍九室」容納我班29位住校生,雙層的通鋪或單人床,同學朝夕相處,情同家人。與教室近在咫尺,右臨洗手間,左通餐廳,生活方便無虞,似乎為我們設計,每月按時發下一張餐卡,憑卡免費享用三餐,禮遇有加。
當年女校長葉霞翟博士,教務黃友松教授,訓導伊文柱教授,總務繆瑜教授,實習輔導夏起晉教授,導師周餘龍教授。校長和藹親切,鼎力促成我們返金服務的意願,感念在心!訓導經常上台講話,學生稱怹「游水鴨」;導師只認識班長一人,其他完全陌生。
可別小看特師一年,「學程雖短,樣樣俱全」,由於國小傾向包班性質,為了培養通才的師資,樣樣要學,一天安排八節課,週六上午排課,週休一天半。以「國文」課節數最多,一週六節;「國語」、「兒童發展與輔導」、「教育測量」、「視聽教育」、「課程教材教法通論」、「教育心理學」、「國民小學行政」、「教育概論」、「體育」課各兩節,「軍訓」、「週會」、「級會」課各一節。上學期排「社會科、語文科教學研究及實習」;下學期換排「算術科、自然科教學研究及實習」課程,各連上四節;另有藝能科必選課程,分「美術」「、音樂」、「勞作」三組,連排三節。我選美術組,孫立群恩師造詣精深、教學認真,畢業時每人贈送國畫一幅留念。從這些琳瑯滿目的課程便見對教育課程的側重性與學習的通識性。
感謝恩師周餘龍、洪文彬、汪俊爵、周嘏瑞、黃元齡等教授,孫立群、張弓、宋錫正、林國樑、吳萬福等副教授,郭寶玉、楊靖、李輝等講師,黃偉蓉助教與蕭浩教官辛勤教導。
為了觀摩學習,走出校外,參觀臺北市老松、吉林、光仁、士東、大橋、華興、建安、光復、延平、東園、福星、民生、北師附小、盲聾學校;臺北縣網溪、竹圍、三光與基隆七堵等國小,其中二度光顧吉林與士東國小。看盡各科教學,觀摩前輩,取長補短、擇善而從。
畢業前夕,為能學以致用、用以致學,就在本校附近建安國小駐校實習兩週,為期雖短,計畫周詳。在行政上,仿效學校編制實習;在教學上,兩人包上一班,我與張延熙負責三年七班,教導土風舞,也辦班際拔河比賽。
為了歡慶校慶運動會,除了統一的大學制服與運動服外,本班特請皇甫秀林同學設計班服,命名「飛龍」;本班亦成立籃球隊,請姜千家同學設計隊服,由於隊員以金門同學為主幹,命名「莒風」,在此校運中,我只記得參加土風舞與蜈蚣競走,其他項目與獲獎已全然遺忘。
特師甲乙兩班,甲男乙女,曾有三次聯誼:首次淡水觀音山,最高峰「硬漢嶺」,海拔616公尺,曾是憲兵學校訓練「硬漢精神」的基地,昔無階梯,坡度陡滑,幾位女生腳踝顫抖、手足乏力,男生發揮互助,期待「聯姻」;二次南港十八羅漢洞,高聳雄偉的峭壁,形似十八尊羅漢而得名,風景秀麗,有些路段尚須攀繩而上,順道參觀中研院與胡適公園;第三次石碇鷺鷥潭,山明水秀,是翡翠水庫「後花園」,搭配男女同舟,輪番換划,本班一男不慎落水,旋被捲入深淵,當年交通不便、通訊缺乏,求助無門,打撈上岸已失生命,山中伴屍度夜,我問參加者姜千家,他以「鬼哭神號」形容當夜的慘狀!
另者,藉著觀摩基隆七堵國小之便,校方人士招待本班搭乘遊艇遊覽基隆港,順遊中正公園,留下許多合影。
當年正流行尤雅主唱的〈往事只能回味〉,每到下課期間,只要一人引吭,隨即集體附和,讓教室充滿歡樂與歌聲,因而有同學將其認定為「班歌」,一直傳唱到畢業。
本班臥虎藏龍、人才濟濟,特推十項全能皇甫秀林,家住基隆,人稱「皇甫」,是我「枕邊人」。文學底蘊深厚,出口成章;音樂造詣不凡,精通多項樂器;運動技能超群,練就一身健美;畫畫也是一絕,尤擅國畫與設計;就我所知,他曾是軍中橄欖球裁判,馳騁操場風雨無阻,當班上知道他會小提琴,立即購買拜師;他拉二胡令人沉醉,搬著大提琴搭火車,畢業後在省立博物館舉辦「虎獅馬國畫個展」,多才多藝,非他莫屬。
一年來本搬喜憂參半、悲喜交加,錄取四十二,畢業三十三,期間有人普考及第,棄教從政;有人改讀大學,放棄教育;最難過的莫過於期中一位病故、一位溺斃,「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同窗淚滿襟」,因而有同學感嘆地說:「一學期隕落一位,幸虧學程一年,不然下位不知是誰?」聞之悚然,令人心酸!
一年時光,倏忽而過。感覺還未及多方學習與深入了解,就已鳳凰花開、驪歌響起,帶著依依不捨心情離校,也離別了朝夕相處的同學,尤其告別了難捨的「學生生涯」,心中百味雜陳、百感交集。感念母校培育、師長教誨之恩!
「一朝同窗緣,一世同學情」,幾位任教於板橋的同學,每在路上邂逅或在國語文競賽場合、選務工作會議見面時,仍如往昔,情誼依舊。當我分發重慶任教時,邱良助同學幫我找租屋,皇甫秀林同學特地來校找我,歡喜之餘,感激不已!「一年相處,一生難忘」,感謝上天的恩賜,才有北師的相聚,但願深情厚誼,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