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呢喃
睡眠,是上天賜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當夜晚無法沉入夢鄉,那才是真正的折磨。父親近年總是輾轉難眠,飽受其苦,讓我更加珍惜每一個能夠安然入睡的夜晚。
讀書會裡,一位夥伴分享她來台定居的經歷。多年來,似乎從未有人真正關心過她,沒有人問她過得如何,適應得好不好。直到有一天,讀書會的老師釋放出一絲微小的善意,那溫柔的問候讓她不由自主地落下淚來。有時,一句輕輕的關心,就足以撫慰人心。
隨著年歲增長,我愈發理解健康的可貴,卻不見得能夠時刻實踐。追劇、讀書這類靜態活動,總讓人久坐不動。幸好,最近添購了一張可以站立工作的簡易書桌,讓我可以一邊閱讀、一邊寫字,不再拘泥於久坐的困擾。
曾經,我笑稱自己是「坐家」,孩子們卻誤以為我是「作家」。如今,他們終於信了,畢竟,我確實花了大把時光坐著,讀書、思考、書寫,日復一日,在靜謐的時光裡與自己對話。
科技讓生活便利,卻也帶來一些無奈。買下的網課,一旦換了電腦便憑空消失,那一刻,才真正體會到虛擬世界的無常。
別人家院子裡的花總是特別美麗。我總覺得它們是為了我而綻放,這樣的欣賞,既不必費心照料,也不必擔心我的黑手指將其摧殘,多好!含笑花真的帶著一絲熟透香蕉的甜香,柚子花胖嘟嘟的模樣惹人憐愛,而柑橘類的花,卻總讓我難以分辨。
有些旋律,經過歲月沉澱後,依舊令人動容。《八月桂花香》的主題曲和片尾曲,羅文的〈塵緣〉與陳亮吟的〈餘恨〉,每一首都扣人心弦,像一縷微風,輕輕拂過記憶深處。
人生裡,創傷不僅帶來痛楚,也會造成某種形式的退化。想起某任前男友,每次看電影,他總是選擇動作片,無論我的喜好如何,那些震耳欲聾的場面讓每一次觀影都成了折磨。
我公公很懂得節制飲食,卻更擅長選擇藥物。醫生開給他的藥,他不全然照單全收,而是挑選自己認為重要的來吃,這樣的自我醫療,令人哭笑不得。
有時候,明明受了傷,卻不能喊疼。習慣了壓抑,也習慣了裝作無事。
但或許,我們應該允許別人來愛我們,直到有一天,我們學會真正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