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新湖里「海墘路」補記

發布日期:
作者: 陳俊偉。
點閱率:250
字型大小:

  后園/夏興(下坑)陳的東界,基本為湖前一系(塔後、赤西)的西界;地界之說,僅僅是個模糊的概念線,彼此互有飛地、線條曲折,皆屬常態。漁村良金牛肉乾總店的前面有「海墘路」經過(道路本身連通海邊的「海墘街」舊址直至塔后的「石頭皮」),該店的正後方應即「雨來溝」。
  《97金湖鎮志》僅有簡單的條列:「雨來溝」為湖前村傳統地界之西界,「涓小溪流,只有在雨季才會有水源故名」(該書頁787)。
  族叔宗倫熱心協助徵詢資訊,其所屬房祧為敦然、鼎允父子一系,其父為金木公,其母為后園蕭氏;其曾請教其母,以及在后園的舅舅,得到一些附近先民的生活紀錄(筆者文責自負)。
  其母指出,年幼時還與后園的同伴在溝旁洗衣服,當時「海墘街」的居民也利用該溪溪水洗滌、灌溉,較少人當成飲用水。
  其舅舅指出,「雨來溝」上游位於現今后園瓦斯行前方水潭,流經知州陳顯墓旁入海,常年流水不斷,溪內有魚蝦,水質清澈見底,還有毛蟹;如果有大潮或颱風天,會沿著該溝海水倒灌。
  「雨來溝」的溝流水量豐富與否,難免隨歲月、季節有所變化,就像今日已經罕見水流;除非所指溪流本就不同,否則《鎮志》再行增補些許訊息會更好。
  此外,筆者在「雨來溝」靠近后園村的方向進行野外探勘,尋找到兩座比鄰的墓園。一為「后園/顯妣陳門蕭氏」,二為「后園/顯考傅允仁」,皆「民癸巳年重修」,考量墓碑質感較新,癸巳年概指民國102年。
  后園加油站靠后園村一側,尚存「后園 顯考陳公」的墓園,亦於同年重修;本縣的墓園、墳塋經常會「被植物吃掉」,平日極仰賴孝子賢孫的整理。
  「海墘街」曾又名「雙打街」、「赤後街」,據筆者觀察該村先民的墓園墓碑,宜以「海墘街」為準,有一墓園在信義新村往南的資源回收場附近,位於靠海的岩石高地上面,沒有明確的通往道路,「海乾街 民國九九年重建 顯妣王門陳氏 孝男添賜、添和、火炎」。
  環島南路為分斷線,新湖里「海墘路」大致可分成漁村、塔后;道路兩端大致為連通海邊的「海墘街」舊址,直至塔后村的地景「石頭皮」。
  「海墘路」的塔后段差不多在經過碾米廠附近之後的聚落空間中,一般稱為「下頭」。著名的軍事標語一一出現在眼前,尤其「為爭生存爭自由」的大字(門牌實際為36號,《97金湖鎮志》已收錄該標語)。
  筆者記得該古厝的鄰居,曾經有一間地下室擺滿了撞球檯,小時候看過一次(伯母李氏在一旁理髮廳工作,筆者就被堂兄弟帶著跑),把燈打開,撞球檯成群結隊、非常壯觀,記憶猶新。
  目前該古厝(36號)無人居住,故事蒐集不易,目前筆者正在徵集資料。
  塔后村史(2024年)尚未及仔細記載相關資訊(該書原有整理權稱為鼎造宅第、鼎允宅第、鼎達宅第的三項資訊),在增加此棟古厝的歷史記憶之後,該村沒人常居的古厝所附屬的故事,大致備齊。
  期許從「海墘街」一路經過環島南路、碾米廠至「石頭皮」的「海墘路」,其周遭的歷史記憶都能夠被有效地保存下來。
  未來這一條道路能夠進行某種社區文化重生的工程,沿途的每一個小歷史都適宜嵌入「海墘路」這一條較大的歷史脈絡中。
  臨海的村莊通常都有一條約定俗成的「海墘路」,至於本文的「海墘路」之起訖恰好都有明代鄉賢蔡復一的傳說。
  包含蔡復一沿著料羅灣往東,在「海墘街」(雙打街)與表弟許獬相會(本則又有其他版本),以及童年至塔後村陳姓母舅家(塔后村石頭皮下)時「戳王船」的故事。
  不過當蔡復一返回蔡厝故居的時候,不知道走的路徑是否為登山路徑?或者往東繞道而行?適巧能夠進一步解析明代先民的行走路徑。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